职称问题,不仅让教师、医生等群体犯愁,还差点& 弄丢&一枚奥运金牌。据报道,里约奥运会期间,有一名运动员为自己的职称评定忧心忡忡,上阵前找相关领导& 讨说法&,直到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放心出场,最终不仅拿下金牌,还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新突破。
如何解决职称乱象和难题?关键在于完善职称的评审机制。《意见》提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逐步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市地或社会组织,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吴江认为,创新人才管理方式,重点要解决下放评审权的问题。& 过去的职称评价搞‘一刀切’‘大一统’,如今强调给用人单位放权、松绑,这意味着把权限下放,把职称评定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下放权力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才的科学评价,保证公平公正。& 过去的职称评审机制是行政主导的评价机制,把从业者的内部素养表面化,与个人学术贡献和工作能力不相匹配。&熊丙奇表示,要让评审真正关注参评者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改革由行政力量主导评审的机制,实行学术共同体评价。
对此,《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谈及政府放权与评价机制,吴江表示,改革政策重在落实。& 一是政府放权要到位,不能层层截流。比如综合管理部门放了权,结果到主管部门那里给截住了;二是要防止用人单位内部控制,比如在学校,高级职称被校长拿走了,一线教师却拿不到。&吴江说,设置评委会、评审组,同样要面向社会,做到独立评审,明确人员组成、公开规则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除了简政放权外,《意见》同时明确,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例如加强对自主评审工作的监管,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将暂停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健全专业化的考试评价机构,建立职称评审考试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职称证书查询验证服务等。
就海外人才引进,《意见》同样有所着墨。例如: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在条件成熟的领域探索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结果的国际互认等。
&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很多外国人才,这就要求探索和开展人才评价的国际互认,打开海外人才的使用思路。&吴江表示,海外人才的引进要适应国际惯例,同时应尽快编制高端紧缺人才目录,针对各国人才优势精准引进。只有如此,海外人才的职称评审和绿色通道建设才能跟得上。本报记者 刘 峣 邹雅婷
职称制度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人才激励、选拔和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对人才管理科学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这对于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无疑是一种激励。
对人才进行更科学的评价,首先要改变& 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全面实行分类评价,正是《意见》的最大亮点。比如,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向基层一线倾斜,特殊人才特殊方式评价,病历、教案也可作为参评材料,职称评价标准推行& 代表作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研究成果有重大突破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等等。职称评价标准一旦在现实中转换过来,显然有助于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回归本职。
职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尤其是要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这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初心和智慧,也是一种考验。过去,政府直接参与职称评聘,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因而很难对职称评聘过程进行客观中立的监督和督促。从根本上解决职称制度改革的症结,就必须改变政府主导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协调好政府、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及机制,寻求学术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价值平衡。
挖潜人才资源,也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让用人单位有更大的评审权、聘用权。对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这些有条件的单位,政府要放心大胆地让他们自主评审,以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但是,放权不等于放责,还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职称改革领域中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与服务清单制度,建立职称制度的国家标准,积极推进职业资格立法,将事前监管变成事中和事后监管,优化职称工作中的公共服务体系。
职称改革是一项涉及数千万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赖于政府、市场与学术中的任何一种力量或机制都无法有效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涉及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听取& 评的人&和& 被评的人&、& 用的人&和& 被用的人&的意见,必须尊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和用人单位应当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施公平之策,主动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共享决策,重视其合理的利益诉求,争取最大多数群众对改革的理解、认同和拥护,切实做到专业技术人才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而给专业技术人才带来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