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3日公布《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通过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我省将建立健全统筹推进的综合管理政策体系、分类科学的评价体系、布局合理的评审网络体系、缜密高效的监管体系等& 四大体系&,为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
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介绍,过去,科研人员即使研发了高新技术并实现成果转化,没有论文也可能无缘高级职称。今后,我省将重点解决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不将论文发表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
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人才,着重评价其原创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及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人员重在评价考核工作绩效,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
& 工程技术领域有20多个行业,但长期以来正高层次专业共用一个评价标准,难以体现不同专业特色。&朱从明说,今后,我省将分专业领域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工程技术人才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技术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项目设计、工艺流程标准开发等实际能力和业绩。
对未制定正高层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全部制定正高层次资格条件,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
合理界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
今后,我省将进一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总体方案》提出,将合理界定和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指导各市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形成布局合理的评委会网络体系。
我省将下放所有本科院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下放高职高专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各相关高校负责自主评审、自主聘任、自主发证。
向创新创业能力强、行业人才密集度高、职称工作基础好的设区市下放工程系列建设、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正高职称评审权,下放卫生、社区卫生、护理副高职称评审权。在行业优势明显的苏中、苏北地区逐步组建部分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着力解决区域人才发展不平衡问题。
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畅通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渠道,满足社会组织、小微企业以及新兴业态流动人才评价需求。
对条件成熟的大型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逐步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对于开展自主评审的企业单位,政府不再进行资格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管理。
补齐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短板
长期以来,基层人才职业发展渠道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才的积极性。为此,我省将探索建立&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在卫生、乡村教师、农业科技、海洋渔业等系统进行试点,按照基层评价标准、方式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限定在基层单位使用,并落实岗位聘用、工资待遇等。
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对取得突出业绩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放宽学历、资历、年限等申报条件,直接认定相应系列(专业)高级职称。
研究建立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符合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研究建立拓宽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政策意见,开辟基层平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通道,补齐基层平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短板。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也能评正高
近日,我省178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正式公示。这是我省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在全省首次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政策导向,评审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重点评价教育教学方法、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等倾向,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次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体现了对乡村教师的倾斜,体现了对苏北苏中地区的倾斜。
朱从明表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聚力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社系统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方面。下一步,我省职称制度改革将从目前职称评定中的突出问题入手,着力解决职称评价标准& 一刀切&问题,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等评价指标,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聚力服务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新疆网讯(记者史传芝报道)1月5日的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将改革职称评审的一大前置条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将不再作统一要求。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艾克拜尔·依米提说,不作统一要求不是说全都不考了,而是将进一步细化,完善不同类型、行业、职业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和这两项能力相关的一些专业在评审职称时仍会考虑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具体如何操作执行,在国家部委出台具体规定后自治区将遵照执行。&
据悉,2012年开始,自治区已经开始尝试职称评审条件的改革,包括:基层一线和特殊人才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凭借业绩和能力也能评职称;16个专业县以下单位基层人才、其他专业女年满45岁,男年满50岁,评职称时可免考外语;对于能做好、做精民间艺术的人员直接认定高级民间艺术师等。
在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中,尝试打破各系列(专业)职称评审由人社等相关部门统一组织进行的制式,在部分高等学校试点开展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试点开展本校所有学科教授职称自主评审,授予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5所高校副教授职称自主评审权;合并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让中小学教师也可参评副高和正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