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 - Sciences Po,法国著名学府之一,是一所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世界著名的社科类大学,在欧洲乃至世界享有极高的盛名。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由埃米尔·布特米等创立的法国知名大学。
该校对持有法国文凭的学生进行入学考试,录取率接近10%。国际生则通过专门设立的& 国际录取程序&进行录取。根据的QS世界大学排名,其政治与国际研究排在世界第五名。在的QS世界大学排名,巴黎政治大学的该专业超过牛津大学,成为世界第四名。巴黎政治大学的毕业生积极活跃在法国的行政、商业、传媒与国际发展等多个领域。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共有5位法国总统包括现任总统奥朗德,以及12位总理,还有12位外国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以及一位联合国秘书长曾就读过该校。
巴黎政治大学与全球470所大学建立有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麦吉尔大学、北京大学等Sciences Po曾经中文名被翻译为巴黎政治学院,近年由于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已经将中文名改为巴黎政治大学。
中文名巴黎政治大学 英文名Paris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tudies 简&&& 称Sciences Po(法) 创办时间1872年 类&&& 别大学校/精英大学(公立) 学校类型社会科学 属&&& 性世界顶级学府 所属地区法国巴黎 现任校长Frédéric Mion(弗雷德里克·弥雍) 知名校友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德维尔潘,加利,顾拜旦 主要院系本部,博士生院,新闻学院,传播学院等 创办人埃米尔·布特米 排&&& 名QS政治学与国际研究第4名 别&&& 称法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学科领域政治经历历史法律 社会学
学院简介
巴黎政治大学(法文全称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俗称& Sciences Po&)培养了众多法国社会精英,其中包括部分法语总统、总理。前任法国总统萨科奇、希拉克,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都曾就读于巴黎政治大学。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6位总统中有4位曾就读政治学院。
巴黎政治学院设有12个擅长多学科综合与比较研究中心,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以及法律五大学科领域享有国际盛誉。
学校历史
巴黎政治大学的校名有三个,历史上设立于1872年的巴黎政治自由学堂、1945年设立的科研机构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和教学实体政治学院。
1872年-1945年巴黎政治大学源于1872年有一个知识分子、政治家和工商界人士的团体设立的巴黎政治自由学堂,这些人包括依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Ernest Renan、Albert Sorel、Paul Leroy Beaulieu和弗朗索瓦·基佐。领导者是 埃米尔·布特米。
1945年至今国家政治科学基金会(FNSP)和政治学院(IEP)巴黎政治大学始终以培养政界与财界要人为己任,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成立以来,奥朗德及其6位前任中的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以及13位总理出自该校。
穿过花园:法兰西式精英孵化巴黎政治大学于普法战争失利翌年即1872年创办。该校始终以培养政界与财界要人为己任,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成立以来,奥朗德及其6位前任中的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以及13位总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至今总共19位总理)出自该校,以及12位外国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一位联合国秘书长即布特罗斯·加利。
该校一直是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主要招生来源。直到上世界90年代,两校仅一园之隔,从巴黎政治大学毕业考入国家行政学院被唤作& 穿过花园&。至今,由巴黎政治大学到国家行政学院,仍是法国政治精英的经典成长路径。奥朗德与其前任希拉克堪作最佳案例。虽然萨科齐因英语欠佳而未能顺利毕业,就此无法列队进入国家行政学院,却也能在巴黎政治大学广结人缘,攒足人脉资本。奥朗德本人恰恰深得社会党前辈同志、巴黎政治大学与国家行政学院双重校友密特朗的精心栽培
大学校之大是指机构性质,即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领域中重大的公共机构。法国《教育法》第七章& 关于高等教育机构&对此予以规制。大学校其实以小而精著称,通过严厉的入学筛选机制,每年的招生名额平均为400左右。成为一名大学校的学子以及校友的路径或是通过精英学府入学考试或是高中会考状元或是职场累计的专业素养。一旦跳跃龙门,便可飞黄腾达,而备考期即预科可长达两年,只有那些全国会考中的佼佼者方可进入预科。
走向全球:法兰西式教育革新
诚然,大学校也有美中不足,它们通常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巴黎政治学院2004年与2009年才分别增设硕士学位点与博士点。为保证学而优则仕,师出政门便为该校教学本色。该校师资由1400余位专家组成,但绝大多数为外聘人士,不是政界翘楚便是商界巨擘或是政府智囊,譬如,法国经济部前任部长卡恩在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之前便为该校本科生讲授经济学概论。该校师生几乎覆盖作为法国最高端精英团体的& 世纪俱乐部&。来访的外国领导人最常发表演说的学府便是该校。
上任校长戴国安1996年出任巴黎政治大学校长。一上任便大刀阔斧革新培养政治精英的办学宗旨,调整课程结构,把学科重点从政治学扩展至法学、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新闻学以及市场营销、社会交往、城市规划等,并向弱势群体与非法语国家开放生源,扩大奖学金覆盖面,被萨科齐誉为& 历史转折点&。该校由沾满官僚的戾气转向充盈精英的浩气。目前,该校八成以上毕业生投身私营经济领域,引领各行风骚。
办学国际化是戴国安馈赠该校的另一份遗产。五年学制包括一年的海外留学经历(第三学年)以及一学期的实习(在第四与第五学年),海外学年通常在全球470余所姊妹学校中展开。其设在巴黎之外的国际校园可授予学士学位,比如设在勒阿弗尔的国际校园以亚洲为重点。针对国际学生,该校专门设置以创始人命名的& 埃弥尔·布特密奖学金&,获得者中,中国学生稳居前列。这位土生土长的院长为自己取名汉韵浓郁的戴国安,足见其中国情结。
院系设置
巴黎政治大学的教学包括本部、博士生院、新闻学院、传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国际事务学院,城市事务学院,经济系,法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设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硕士阶段设有公共事务、传播学(2007年创立传播学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欧洲事务、国际事务,经济与商务 、金融、经济学和历史等等20多个个专业。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巴黎政治大学有在校学生13000多人,外国学生占到近50%;此外,继续教育部每年还为7000多名企业或公共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举办职业培训班。
&&学校排名
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THES)的排名中,巴黎政治大学被排到全球52名。 2010年,巴黎政治大学QS排名全球社会科学院校第52名。
在国际排名中,法国大学由于语言和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同,出于非常被动的局势。比如说法国学者发表的高质量文章一般发表在法国的刊物上,而且国家科研中心和国家教育部下属的教授发表文章的时候并不一定署大学的名字。
2007年9月,法国矿业学院进行的年度高等教育调查中,巴黎政治大学排名世界第八大优秀大学,排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前。2008年,巴黎政治大学排名第11位,排在牛津大学之后,随后是美国的耶鲁大学。巴黎矿业学院的根据是根据全球500强大企业的总裁曾经就读过的大学。
2014年,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巴黎政治大学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排在世界第13名,社会科学被排在了世界第36名。
,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巴黎政治大学的政治与国际研究排在世界第5名。
,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巴黎政治大学的政治与国际研究排在世界第4名。
&&师资力量
巴黎政治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和大学学者或企业和公共行政部门专业人士担任的兼课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整体和职业素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图书馆与出版社
巴黎政治大学图书馆是欧洲藏书最丰富的社会科学图书馆,2007年共有图书65万册,报刊4500多种,700种全文电子期刊、150种光盘数据库、6万微缩图书、每年1万文选、1800个主题的报刊文摘。
巴黎政治大学出版社出版杂志6份,发行图书750种,每年出新书30种,为法国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精神产品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同时又是学院扩大国际影响的一个重要工具。
合作关系
巴黎政治大学与全球50 (41 en 2004)个国家的300 (230 en 2004)多所大学签有校际合作协议。根据这些协议,学士阶段的学生可以在国外合作院校读第三学年课程(见学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以及瑞士圣加仑大学是政治学院的主要合作院校,并于其合作设立了双文凭或统一文凭体制。巴黎政治学院在中国的合作院校目前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巴黎政治大学也是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加盟大学之一。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有交换学生协定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台大)和国立政治大学(政大),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菲律宾马尼拉大学。
校友会
巴黎政治学院的校友会集中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主要集中在政府、外交、国际与欧洲事务等领域,同时也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富有影响力,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马塞尔·普鲁斯特和克里斯蒂安·迪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