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听话,而孩子是否听话这往往取决于我们家长。
而殊不知“听话”却已成为我们孩子重大的人生阻碍!
当我们培养的孩子成功摆脱了以下“听话”孩子带来的缺点时,那我们的孩子必将会具备干大事的潜质!
我们平时陪伴孩子时,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孩子太调皮、不听话,我们有时候总是羡慕那些听话的孩子,也常常教育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听话啊!从来不调皮、也不顶嘴!”,似乎我们小时候也常常听父母用类似的话教育我们,现在我们终于成了父母,也开始用这样的话教育孩子了!
可是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似乎感觉到了这句话是存在问题的,经过大量的案例证实,这句话确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小就一直听话的孩子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听到这里,家里有“熊孩子”的家长是不是非常开心呢!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当年看的《亮剑》,政委赵刚受伤时,李云龙与赵刚的一段对话,赵刚说:如果他是独立团的团长,可以把队伍带成一支遵守纪律的模范团,这支队伍绝不会干出圈的事,会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可遗憾的是这样的团队未必是一支强悍的部队、一支嗷嗷叫拖不垮打不烂部队。李云龙说:乖孩子往往没出息,而淘气的孩子也许能干大事。
仔细想想这段话,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只听家长话的孩子,一定是只会遵守家长给设定的规则,而越是听话的孩子,你也会发现,家长给他设定的条条框框也会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细,这样的孩子在密密麻麻的框架下成长起来,在一定的年龄和情况下一定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我记得前几年我与山师大的一位心理学专业的教授做过简单的沟通,有许多出现成长问题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去找她咨询,她发现那些在青春叛逆期没有叛逆过的孩子和从小“听话”的孩子,当他们20多岁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都是相对非常严重的。
其实听到这里有许多家长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反而现在变得不好了?其实我们不能这样理解,有时候孩子听不听话不取决于孩子,而是取决于家长,下面我们先来与家长们说一下“听话”孩子带来的问题。
一、“听话”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
总是过于听话的孩子,面对问题总是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听话”成了自己的习惯,非常容易形成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甚至和朋友在一起玩也会听别人的话的这种性格。除此之外,自己往往对事缺少自我主见,往往遇到问题很少会去主动想方法解决。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是可以遵守纪律,并且听从于上级安排的好同志,但总会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很难成为领导者!
二、“听话”的孩子往往缺乏想象力
总是过于听话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主见,并且自我意识较弱,很少会有思考问题的习惯。你也会发现听话的孩子总是比较老实与内向,无论是在玩耍时还是思考问题时,往往都是曾经的经验或家长的教诲,长此以往,缺乏想象力就成为自己的最大弱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调皮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呢!因为调皮的孩子总是敢于反抗一些思想,在玩耍时总是会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甚至是让一些家长不可接受或感觉奇怪的想法,而这种大脑思考的活跃,恰恰让孩子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并且敢于去实现,造就了孩子创造力强的能力!
三、“听话”的孩子总会顾虑别人,而忽视自己
总是过于听话的孩子,总会为了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听话”的孩子,往往会去体会和思考别人的感受,而在此同时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习惯成了孩子的性格之后,往往孩子会因为外在(亲人、朋友、环境等)的原因导致自己的情绪波动,非常容易让自己的内心变得痛苦、变得忧郁、变得自卑。健全的人格是既要在乎别人的感受,也要在乎自己的感受。
四、“听话”的孩子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是过于听话的孩子,往往总是听从于家长或别人的思想或建议,长此以往,自己却失去了主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懒散和不够灵活。这样的孩子非常不适合自己处理问题,将来对学业也会有很大的阻碍。
五、“听话”的孩子容易变得固执
总是过于听话的孩子,思考能力比较弱,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和对于自己信赖的人所说的话往往容易深信不疑,对事情总会缺乏思考与判断,容易因此让自己变得固执,很难听从别人的意见。
六、“听话”的孩子叛逆期更叛逆
总是过于听话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时有一些听话的孩子往往会比其他孩子出现更大的叛逆反应,就像弹簧一样,长时间的的压制造成更大的弹力,孩子青春期更想要自己做主,孩子很可能会把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或曾经向往而不敢做的事情进行尝试,有时又因之前缺乏思考或处理问题较弱,更容易出现不好的局面。出现叛逆的这些听话的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举动将会变得相对更加严重。
以上是列举的“听话”的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以上六点,“听话”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造成交际能力弱、有较强的依赖性、做事缺乏胆量等性格的特点。因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表现出来的问题自然也会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不是我们思考的关键,关键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说到这里许多家长可能会说怎样才算是听话呢?难道我们说的话孩子都不听那才好吗?稍安勿躁,我们慢慢来讲!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天生下来就伴随着情感,孩子不像我们成年人,我们成年人不开心你也可以假装开心,进行伪装,而孩子不会这样的,孩子有什么情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比如:孩子说我不想跟谁玩,那孩子就真的是不想和谁玩。当孩子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开心,没有满足就会心情低落或哭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情感来区分孩子的表现。
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听家长话,甚至与家长对着来的现象。只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在教育孩子时总希望让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当孩子得不到家长的满意的时候,往往就被认定为不听话,而这个“好孩子”唯一不变的最高标准就是“听话”。所以孩子的“听话”并不是孩子天生这样,而是往往被家长的教育改变成了这样!
所以,家长们所问的怎样才算听话,其实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在每个家长的心里了。我们要学会利用刚才所说的,可以通过孩子的情感来区分孩子的表现,孩子把他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给我们,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感,然后我们通过孩子的情感表现来选择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不耐烦和生气。接纳情感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要放纵孩子因情感而出现的行为,比如,孩子因生气而打人,孩子生气的情感我们可以去接纳,但要引导纠正孩子出现的打人行为。还要学会尊重和鼓励孩子,允许孩子有与你不同的思想,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分析与引导。避免为了让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而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思想去行事,一味的剥夺和抨击孩子的思想。
切记:家长们请勿把内向与“听话”混淆,内向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内向的孩子也有外向孩子没有的优势。
所以根据之上所说,无论是从孩子的能力方面还是孩子的心理方面,“听话”的孩子未必就是好事!所以孩子的调皮与思想活跃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们要知道,我们不能因此就去放纵孩子,请不要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教育孩子永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教育孩子永远要掌握好那个“度”,你要问怎么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那只有多去学习,多去观察孩子,自己多去付出改变!就像一个优秀的厨师可以做出一桌美味的菜肴,没有哪个厨师是在书中或听别人说就可以掌握好火候的,必须要去付出!看到这里,家长们有没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一个敷衍回答的爸爸,对话以爸爸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听话为结尾。
生活中,和这位父亲有同样心理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听话”成为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家长们认为让孩子听话更重要,但家长们并不知道听话的孩子内心到底有多苦,孩子太听话是好事吗?今天小编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孩子太听话,是利还是弊!
1、正方:孩子听话是好事
持正方观点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好事,好处如下:家长和老师省心;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冲突减少;孩子听话,家长引以为傲;家长不会被老师叫去谈话;孩子经常是老师的好帮手,受到老师表扬;孩子极少与同学发生冲突……
2、反方:孩子听话不是好事
持反方观点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不是好事,原因如下:孩子胆小怕事,在班里容易被欺负;孩子过于顺从,从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卑、不自信;孩子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群体决策时,孩子总是随大流;孩子缺少自主意识……
3、结论:孩子太听话,家长要反思
如果一个孩子过于听话,家长和老师说任何事情,孩子都一味服从,这并不是乖巧的表现,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内心的痛苦往往被隐藏,将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家长需要反思:你的孩子为什么对你百分百顺从,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让孩子听话是你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吗?你的教育方式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一个听话的孩子,是一个放弃自我的孩子,他的内心比任何人都痛苦,渴望冲破束缚又懒于脱离父母设置的“保护伞”,这种思想给他的人生带来无穷尽的负面影响。
二、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长大后难有作为
1、胆小懦弱
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情时,通常家长会给予“宝宝真听话”的评价,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是“听父母的话是正确的,会受到表扬,爸爸妈妈也会很开心。”孩子迫于父母的威严,无条件顺从家长,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对家长有不合理要求说“不”,在学校里不敢对老师和同学说“不”,步入工作岗位,不敢对老板和同事说“不”,这是多么悲惨的人生,孩子竟连拒绝别人的勇气都没有。
即使受到同事的排挤、老板的压榨,也只是忍气吞声,最脏最累的工作永远在他的肩上,而最有发展前途的项目,总也与他无缘。
2、懒于思考
因为父母习惯了替孩子考虑所有事情,当孩子习惯于服从父母,遇到任何事情孩子就会想到有父母操心这些事情,从此就不会再主动思考,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他的大脑只要回到家就会处于休息状态,逐渐丧失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会成为只有大脑而没有思想的木偶。
3、难以自立
从出生到上大学,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自认为给孩子铺好了一条成功之路,却忽略了孩子将来迈出的每一步,都将由自己去完成。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在生活点滴中建立起来的,离开父母之后,孩子一时间将难以适应社会,难以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受不了挫折,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打败而一蹶不振。
孩子太听话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失去独立思考能力,难以独自生存。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听话,要避免孩子出现以上问题,现在看到这篇文章还不算晚,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使孩子更独立,父母应该怎么做?”
三、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更独立
1、不要强迫孩子
不管从思想上还是人格上,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人格逐步建立起来。家长不要强迫孩子顺从自己,不要压制孩子的独立人格,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帮助和引导孩子勇敢做自己,而不是做家长心目中的孩子。
2、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人类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思考力。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思维层面的差距,一个被家长扼杀掉思考力的孩子将无法生存。家长要知道,你们只能陪孩子走一段,更长的路由孩子自己应对,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提前学会独立思考,独自面对风雨,到真正的暴风雨来袭时,他也能从容面对。
3、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最可怜的孩子不是有嘴不能说,而是为迎合父母给嘴巴贴上封条。那些敢于和父母说“不”的孩子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们拥有发表言论和内心想法的自由,他们的小心思能够让父母看到。请家长们给孩子一点勇气,让他想说就说,把敢于说“不”的权利还给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些影响孩子未来的错误教育方式,小编希望在家长每一天的努力中,这些踩过的坑走过了,就不要再回头,还没有遇到的,就请绕道而行,小编在这里陪你们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