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孩子的家庭教育越来越被人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家长普遍的心态,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但常常会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不仅成不了“龙”“凤”,更有甚者,走向反面。这个“望子成龙”或“望女成风”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家长不断的努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会成为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
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9%,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从小就要呵护孩子的心灵,让他对世界保持一种善良,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的心态。这对于孩子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家长有必要为孩子营造一种适当的环境与氛围。
2、教育孩子“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3、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与习惯
从小教会小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脸,刷牙,穿衣服,整理书包,独立上学等事情,并逐渐形成习惯。即可以有效提高他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也会确实减轻家长的负担。独立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让孩子从小养成自立的思想和习惯,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4、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父母仅告诉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不必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要让孩子们看到你在读书。你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展览会,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
5、说到做到
父母对待孩子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要总对孩子信口开河,许下的诺言就要兑现,这样才能使孩子对你的话确信不疑,双方之间建立起信任感以后,他自己也会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6、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孩子,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品行本身存在问题,孩子只会有样学样,那怎么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对于大人来说,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都不同。每一个家长要做的,则是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们,去聆听他们说话,从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并把时间留给孩子。最后,作为一名家长要时刻保证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走。从出生到长大,婴儿由父母陪伴,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每一位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并努力避免教育上的错误。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破坏了孩子的生活呢? 1、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从婴儿期开始,他总是对自己想要的做出反应。孩子想要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总是这样。不受控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为人们所珍视,从中获得的快乐也会丧失。所以当他长大后,他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满足条件的正确方法。例如,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上幼儿园一周,你的母亲会买给你。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一种追求的欲望。但是父母要注意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能对孩子撒谎哦。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父母受传统“望子成凤”思想的影响,从出生起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爱好方面的才能。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盲目性,如投资于幼儿钢琴古筝等高级音乐辅助器材,招收儿童参加各种专业课等。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而且更容易使孩子们对知识和探索兴趣的渴望落空。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年幼的孩子甚至会有强烈的反叛心理。回应家长的高期望,如拒绝上学、拒绝各种专业、课程等。
3、父母不和睦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性格的基因。父母经常吵架。他们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存在。他们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负面刺激,这会导致恐惧和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将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爱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的未来社会和生活,也可能形成严重的人际障碍,导致孤独症、自卑、抑郁、内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父母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应相互尊重、理解、容忍和关爱,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和发展。
4.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各种生活问题的非理性处理
幼儿的成长更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为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熔炉,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发掘他们的兴趣。例如,当小孩子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他们的父母便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假装理解错误的答案,以维护父母的“尊严”。更有甚者,他们不能用“去,翻自己的书,做更多的你”来抑制幼儿寻求知识的热情,这会有意或无意地抑制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善良的天性。“去吧,去吧”。父母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们,在读书或咨询别人之前,他们也可以和小孩子一起工作,通过询问书籍来寻找答案或鼓励他们去寻找答案。此外,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的态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5、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点
对许多父母来说,“打”是惩罚不听话的孩子的最好方式,“孝源于棍”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是不恰当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提出,抚养孩子应该受到表扬而不是惩罚。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父母得到一点赞扬,他们就会继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以得到成年人的更多赞扬。专家们提到,儿童时期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使用家庭暴力。因为他们是在暴力的阴影下长大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偏离和失控。
6、物质生活来补偿幼儿
许多父母太忙了,不能陪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想用最好的物质生活来补偿他。事实上,这会导致婴儿价值观的偏离。父母应该定期把孩子们带出去,比如去超市和公园,这样他就可以从小就学会生活,学会接触什么,什么是不能选择的。即使他在家打扫厕所,也可以让婴儿在一边看着。让他知道这是清洁厕所的方法。不一定要补偿宝宝,一切都准备好了,所以他很容易养成依赖性的性格。
7、漠视社会公德
面对儿童的不当行为,不仅要及时停止,也不要沉溺于满足。例如,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地,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不文明的行为,如践踏草坪、爬树、折树、随地小便、排便、扔瓜皮、扔纸屑等。陪伴他们的成年人对它视而不见,忽视它,对它视而不见。从表面上看,父母似乎对孩子的顽皮天性很满意。从本质上讲,它是对孩子的溺爱和毒害,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
8、家教的片面性
目前,许多家长对子女家庭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儿童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发展教育。他们把背诵唐诗宋词、计算、拼音、识字、学习外语作为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认为,有了知识,就会有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儿童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分重视非智力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会影响儿童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会阻碍儿童道德、智力、身体和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儿童健康人格的缺失,给儿童当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破坏儿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