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家长教孩子学会拒绝 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如果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别人,这样的结果就可能是伤害了孩子自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如果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别人,这样的结果就可能是伤害了孩子自己。
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拒绝、敢于拒绝、善于拒绝,让孩子活得真实明白,活得开心快乐呢?
讲述
对同学,儿子总是有求必应
李女士(初二学生家长)
或许是因为从小对儿子的教育中我们一直在渗透“分享”这样一个概念,因此,儿子一直不是那种小气的孩子。小时候小朋友来家里,他会把柜子里的所有玩具都搬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哪怕是他自己最心爱的那个变形金刚,他都肯让出来给小朋友先玩个尽兴。
上小学了,班上经常有同学向他借东西,有时是一支笔,有时是一块橡皮,有时是一本书……对同学的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些同学借走东西忘记还了,儿子也从来不会主动问同学要回来,只是自己没东西用了才会回到家里告诉我们,又缺什么东西了,迫不得已我们只好为他准备和添置新的用品。
或许是因为儿子为人大方慷慨,在学校学习表现各方面也都不错,人缘也挺好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上了中学以后,儿子对同学和朋友的要求仍然是有求必应,尽管有时候,我发现儿子对同学、朋友的有些要求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可他还是不知道怎么拒绝。
平时,有同学身上钱带得不够多要买教辅或是吃饭问他借钱,他也总是从来不会说“不”,遇上好几回同学忘记还钱的事,他也都保持沉默,有时问他你为什么不提醒同学?他的回答是:“那多不好意思。”
这些天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纰漏?孩子不会对他人说“不”,是因为爱面子还是其他?到底该如何教会孩子敢于拒绝,善于说“不”?
点评
不懂拒绝容易被人左右
王老师 (绵阳市家庭教育促进会指导师)
“敢于拒绝,善于说不”,别说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得好。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能够有健康的社交关系,教会孩子学会说“NO”又是家长们不得不做的功课。
要教导孩子,作为家长自己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说不,什么时候要说不。概括起来,无非三种原因,一是“不可以”,一是“不愿意”,还有就是“力所不及”。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当对方的要求违背了我们做人的原则,甚至违反了道德和法律的时候,那么就是“不可以”的情况。比如要求考试帮忙作弊、要求一起逃学去玩、要求帮着欺瞒老师家长……更严重的,比如吸毒、打群架乃至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不懂得拒绝,被人左右,绝对是害人害己。
什么情况下“不愿意”?最常见的,是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意愿或者计划相冲突。就比如吕女士的孩子所遇到的情况,同学有事向他借钱,借了不还,甚至借了再借;同学邀请一起去玩,但自己已经去过了很不想再去……这就是“不愿意”的情况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懂拒绝,就会委屈了自己,让自己不开心。
那么,什么又是“力所不及”?这种情况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一种是高估自己,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承诺。
曾经见过这样的事情,有个初三年的学生,同学邀请他一起去毕业旅游,明知道那条旅游路线的价格远远超出他的家庭所能负担的程度,但他还是答应了人家。当家长跟他说没有办法支持的时候,他爆发了,又哭又闹,甚至离家出走,直到班主任知道了这事出面安抚,才肯罢休。
再比如,有个高三女生,一贯心灵手巧,经常做一些小饰品小手工,深得同学的好评。有一次,她带了自己做的手工娃娃、手机链去学校,引得一群女生的赞叹,同学问她能不能帮着也做一个,她毫不犹豫地说好,其他同学也跟风,纷纷向她“订货”,她来者不拒,全都答应了。当时正是高考前一个月的关键期,为了完成对同学的承诺,她每天抓紧一切时间赶工,下课做,上课做,晚自习的时候也做,放学回家关上房门背着家长继续做到深夜。直到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并劝阻,她才收敛了一些。
答应同学的事情,终究没有做到,失去的时间和精力也补不回来,那年的高考和暑假,给她和她的父母都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主张
拒绝别人要善于讲技巧
王老师认为,家长教孩子学会拒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取舍是关键。
让孩子分清是非黑白,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是“不可以”,哪怕对方是再好的朋友,对方的建议多么有诱惑,都必须坚决拒绝。这是原则性问题,没有妥协的余地,因为一时的不忍,造成的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
如果是“不愿意”,那么就要引导孩子自己衡量一下,接受和拒绝两个选择的结果,哪一个是自己更愿意承受的。
对孩子来说,也许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让同学失望。作为家长,当孩子的选择很坚决,同时事情的结果并非无法承受的程度,就不必太刻意反对,因为那会让孩子觉得你在干涉他的自由。以后碰到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对家长隐瞒或者撒谎。

如果是孩子“力所不及”,家长应该在事前提醒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些时候,有些事,有些忙,你实在帮不上——— 所谓 “爱莫能助”。如果你答应下来,结果可能很糟——— 人家对你寄予希望却又落空,会感到更失望、伤心甚至怨恨,而你也可能误了别人的大事,吃力不讨好,帮人不成反害人。如果了解了后果,孩子依然不说“不”,那么让他受一受挫折,也许比起家长的说教更能让他吸取教训。

家长教孩子学会拒绝 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图1)


2.营造民主气息,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不敢说“不”,和长期所处的环境有关。家长独断专行,不容许孩子说不,很可能会扼杀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导致对任何人的任何无礼要求,都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要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允许孩子否定父母的想法做法。若孩子的想法是对的,父母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且接纳孩子的建议。这既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害怕别人会不喜欢和不接受自己。
3.教会孩子说“NO”的技巧,拒绝未必会带来伤害。
很多情况下,孩子不愿意说“不”,是怕伤害了朋友或者是破坏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怕自己失去朋友。家长可以制造情景,让孩子体验一下被说不的感受,让他知道,被拒绝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可怕,让他了解,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对双方其实都有好处。
同时,孩子也可以设身处地想想,怎样的拒绝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什么时候该坚决,什么时候该委婉,什么时候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学会设身处地,他会发现,拒绝别人其实没有那么难。
推荐一种最简单的拒绝方法——— 推迟法。当我们不想接受别人的要求,又不懂怎么拒绝时,可以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一再的推迟中,明白我们的意图,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
4.及时鼓励,强化“拒绝”的能力。
当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拒绝了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肯定他的做法,给予表扬甚至奖励。这是一种正强化,帮助孩子积蓄“拒绝“别人的勇气,减少孩子对于向朋友说不的负罪感。
做到以上几点并长期坚持,对孩子来说,拒绝就不会再是难题了。短片中的父母看起来非常年轻,也就三十岁出头的样子。他们养了两个孩子,大宝是个七岁的小姑娘,名字叫雯雯,二宝是个两岁的小男孩,名字叫小君。片中有个生活片段是一家四口在分蛋糕吃,爸爸妈妈把蛋糕上好吃的水果全放在了弟弟盘子里,姐姐显得非常生气,吵着嚷着要吃带水果的那一盘,可妈妈斥责她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雯雯非常不情愿地噘着嘴表示抗议,然后趁父母不注意的时侯把弟弟的盘子抢过来美滋滋地吃了起来。弟弟一看东西被抢了,嚎啕大哭,爸爸过来一看,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声训斥姐姐不知道让着弟弟,一把把带水果的蛋糕盘抢过来放在了弟弟面前。
从片中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两个孩子相处非常不和谐,总是你争我抢,尤其雯雯总是对小君怀有敌意,在她眼里看不到丝毫对弟弟的怜爱,反而处处跟弟弟作对,看起来蛮横又不讲理。其实在很多二孩家庭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好像两个孩子生来就是冤家,总是打来打去,那么家长们是否想过为什么两个孩子总是相处不好呢?
一、两个孩子为何总是相处不好?
1. 大宝觉得二宝分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在有二宝之前,父母所有的爱都是倾注在大宝身上的,大宝可以独自享用父母所有的关怀与体贴,以及父母长时间的陪伴。有了二宝以后,父母的精力多数被二宝所占据,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大宝,因此大宝内心就会觉得是二宝的出生才导致父母对自己的爱有所减少,自然就会对二宝产生负面情绪。
2.两个孩子喜欢争抢东西
有二胎的家庭都会发现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喜欢争抢,无论是玩具还是吃的,都能成为他们争斗的目标。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比较小,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当中,具有非常强烈的物权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孩子缺乏分享精神,这也与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关。
3.得不到父母平等的对待
导致家中两个孩子难以相处的最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来自于父母的不公平对待,因为大多数父母会下意识地维护年龄小的二宝,觉得大宝年纪大,应该懂事一点让着小弟弟小妹妹,然而却忽略了大宝情感上的缺失。这种不平等的对待不仅使得大宝心怀不满,也容易让二宝变得喜欢“仗势欺人”,因此二者很容易发生矛盾。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父母其实就是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候的仲裁者,所以父母要想使两个孩子和睦相处,就得学会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二、父母要如何平衡孩子间的关系?
1. 尽量公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作为父母也会不自觉地对乖巧听话又懂事的孩子偏心,可这种偏心对于另外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就打破了两个孩子关系的平衡。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时侯要做到尽量公平,不要对其中一个过于偏袒,让两个孩子明确自己与对方的地位平等,这样才能够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教会孩子们学会分享与关爱
两个孩子的家庭难免会遇到分享的问题,这就需要父母从二胎尚未出生之前就给大宝灌输要懂得分享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的加持,大宝与二宝相处起来就更加和谐,也不会因为争抢东西产生过多的矛盾。与此同时,大宝二宝不仅学会了分享,也能收获彼此的关爱,会让二者感情更加亲密。
3.父母分工合作,给予两个孩子足够的陪伴
在二胎年纪小的时候,父母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照顾二宝上,因此大宝经常会觉得备受冷落,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协商一下,由其中一个主要负责照顾二宝,另外一个多关注大宝,给予大宝情感上的安慰和时间上的陪伴。
其实没有哪个父母能对自己的两个孩子做到绝对公平的,但这并无关紧要,重点是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两个孩子,不能只把爱给其中一个而忽略了另一个。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多关心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三、对待两个孩子,什么方式最不可取?
1. 偏心眼
父母在面对两个孩子的时侯千万不要因为各种原因而区别对待,这样会使被忽略冷落的那个孩子受到情感的煎熬,觉得自己不被父母肯定,长期下去会产生自我怀疑。另一个被偏袒的也容易变得喜欢盛气凌人,性格也极可能会变得骄傲自满。所以父母亲偏心眼的行为对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2.让二宝捡大宝穿剩的衣服,玩剩的玩具
许多父母为了省钱或者省事,喜欢让二宝捡大宝穿过的衣服接着穿,其实这样对二宝是有坏处的,一方面二宝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孩子的爱美之心,很容易让二宝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其性格发育,是非常不可取的。
3.把二宝丢给大宝带
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大宝和二宝之间的感情,经常把二宝丢给大宝带,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首先不说大宝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带好弟弟妹妹,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无可取代的,其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若是缺乏了父母亲的陪伴,会使二宝十分缺乏安全感,对二宝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其次这样做对大宝也是一种压力,会使他们觉得二宝是多余的,从而产生一种负面情感。
二胎家庭固然有很多好处,但其相处之道却也并不容易,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对两个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多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合格的仲裁者,多引导两个孩子互相关爱互相分享,这样才能够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互动话题:二胎时代,您的家里是否也跟上了步伐呢?您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呢?若您有关于二胎家庭的精彩小故事或者独特的育儿经验,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分享,期待您的精彩发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