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性市场。
2010年4月份,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国楼市正式开始执行"限购令":要求购房必须与本地社保及纳税挂钩。
到了2011年,全国有超过46个城市执行了“限购令”,房地产市场开始迅速冷却:2011年北京房价增速仅有5%,2012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2011年-2013年期间,有大量的人因为看空房地产市场,从而大量抛售房产,导致房地产市场存量迅速增长:2011年中国商品房库存为2.7亿平米,到了2012年增长到了3.6亿平米,一年暴涨33%。
而到了2013年年底,全国商品房存量已经激增到了4.9亿平米,到了2014年库存已经高达6.2亿平米,终于达到顶峰,达到了7.1亿平米。
限购五年时间,全国房地产库存增长了三倍。
人才引进+落户"零门槛"+定向放松,新一轮楼市政策松绑玩出"新高度"!(图1)" style="max-width:100%!important;height:auto!important;" alt="人才引进+落户"零门槛"+定向放松,新一轮楼市政策松绑玩出"新高度"!(图1)" src="https://www.sh112.com/000/419.jpg" width="666" />
&
因此到了底,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不得不启动“去库存”的政策调整:正式出台"330"新政,全面启动“涨价去库存”周期。
首先是通过多次的“降准降息”,加大货币流动性来刺激房地产需求:降准高达5次,降息达到了4次,流动性泛滥局面形成。
其次是允许各地全面放开“限购令”,让资金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刺激需求达到去库存的效果:全国40个城市全面取消限购。
大幅降息降准+限购取消+棚改,直接推动了全国商品房的库存下降:从的7.1亿平米直接下降到了的5.2亿平米,两年时间通过政策消化了2亿平米的商品房库存。
同时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从到,全部实现了快速增长:北京房价仅有2.8万/平米,北京房价增长达到了4.8万/平米,两年房价涨幅高达70%。
3月,随着“317”新政的出台,历时两年的去库存周期正式结束,房地产调控重新开启,夜壶又被扔进了床底下。
通过以上的回顾,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上一轮房地产调控松绑,根源在于库存的高增长,而随着库存的下降,政策红利周期也就随之消失了。
而新的调控政策周期已经执行了接近3年的时间,未来还会不会有政策红利的"松绑"周期呢?我们认为,最近的一些消息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首先是南京官方确定“六合区”全面放松住房限购政策,在该区域购房,非本地户籍不需要再提供社保及个税证明。
其次是天津和河北分别在滨海新区、宝坻中关村园区及北三县地区,均执行“针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定向松绑政策”,这是典型定向松绑。
而在此之前,其实已经有过两轮的楼市变相松绑的政策:
第一轮是开始于的"人才新政",各地以“抢人才”的方式变相松绑,推动了一轮房价的上涨:根据统计,就有超过2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引进新政,全部对购房资格进行松绑。
第二轮则是开始于的落户“零门槛”,各地从“抢人才”演变成了“抢人”,落户门槛进行了大规模松绑,有些城市甚至只要拿个身份证就可以直接落户。
落户"零门槛"政策主要源于4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里面要求城区人口在500万以下的城市就要大规模放松落户门槛。
&
截止到10月份,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执行了近乎"零门槛"落户新政,只要有身份证和学历证,去了就当场办结落户,房子随便买买买!
但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债务的“灰犀牛”和中美贸易战的“黑天鹅”同时存在,导致国内购房客户观望情绪加重。
零门槛落户新政效果明显下降了,楼市全面趋冷。这就导致地方政府不得不推出“限购松绑的3.0版本”:定向放开政策。
定向松绑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湾区的珠海:5月份,珠海针对港澳人士,直接取消限购,不需要设定任何条件。而非本地户籍的内地人,只要手里有一张人才证明,也可以直接不限购。
接棒“定向松绑”政策是天津和廊坊北三县,即针对北京疏解到本地及通州的北京单位及个人,直接不限购。
到了,我们判断将会有更多的城市会出台“定向松绑”政策:只要在同一个都市圈内的人,不需要落户,直接就可以买买买。
“北京的人,可以去环京买;上海的人,可以去环沪买;深圳香港的人,可以在整个大湾区买买买”,大城市圈协同发展战略将至此形成。
这背后的政策逻辑是:跨城市之间买房,不是炒;但跨城市群之间买房,肯定是炒房。因此要把打击炒房的目标,锁定禁止跨城市群之间的购房行为。
未来的城市群内部将会实现1小时交通圈,工作居住的范围往往是跨城市型的,工作在一个城市,而居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通过城际铁路及大跨度地铁来实现通勤。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再对城市群内部的单个城市进行“社保型”限购已经不适合了:这将严重阻碍城市群之间的内部自由流动。
在北京工作的人,要想在廊坊买房居住,必须要到廊坊去工作弄个社保的局面必然会被打破:这是典型的一亩三分地思维。
同样,凭什么在深圳工作的人,要去东莞买房居住,需要在东莞工作社保及纳税呢?如果这种局面不打破,建设跨区域的交通格局,打造1小时交通圈完全是浪费。
因此未来在大城市群内实现楼市的全面“定向松绑”,城市圈内部城市的“社保认同”是一个大趋势,只有这样,中国的大城市群战略才能持续推进下去。
因此,我们判断,的大城市群战略的“定向松绑”政策,将会是中国楼市面临的最大政策红利,城市群内的交通布局、产业转移方向,都将决定城市圈内人口的流向,从而决定各个城市未来楼市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