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W“山火生态情报站”,全民参与
unsw科研人员发起的一个有关山火浩劫后环境恢复的科研项目,就发动了全民力量,收集“黑色夏天”山林大火后的生态恢复“情报”。200多名普通百姓积极响应号召,怀揣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变身为公民科学家。他们走进山火过后的灾区,在短时间内贡献了数以千计的观测记录。这些对大自然聚沙成塔的观测资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灾后环境恢复情况;从而对相关决策和环境恢复计划的制定贡献力量。01项目起源2023年1月,肆虐澳大利亚的山火波及到新南威尔士州的南部地区,殃及14.4万公顷土地,烧毁了人的家园。
unsw生态系统科学中心(ces)博士生凯茜·基尔霍夫(casey kirchhoff)的家也未能幸免于难。虽然遭受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天生的好奇心反而让凯茜“化悲痛为灵感”——她开始调查山火后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恢复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凯茜很快就意识到,也许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其他科学家在收集这些信息;而且,山火过火面积之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之广,仅凭专业科研人员的力量,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号召公民科学家分享他们的照片呢?我们能收集到的观测资料越多,就越能了解山火对环境的影响。” 于是,便有了我们在文章开头儿提到的号召全民参与的unsw环境恢复项目。参与者无需具备科学知识或摄影技能,只需通过全球公民科学平台inaturalist下载手机app,拍照并将照片上传到app中的环境恢复项目即可。即使上传者不认识自己的“拍照对象”也没关系,项目其他参与者会提供帮助;而且app会读取拍照地点信息,供科研人员辨认具体的动物或植物种类。02初步成果这个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已于最近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期刊上。包括第一作者凯茜在内的所有unsw科研人员,均对公民科学家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普通百姓,他们已经遍布在受灾地区,比政府或者大学科研人员更了解山火对当地的影响,而且能更加及时地观测到灾后恢复情况。他们用自己的手机拍照并上传观测信息,帮助科研人员实现了快速、大规模采样。截至目前,已有240位普通百姓提供了3200多份在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的观测结果;研究面积近5100万公顷,观测到的植物、动物和菌类共计688种。 山火过后重生的植物 © hamiltonphillipa / inaturalist 作为长期休眠的物种 粉色法兰绒的种子恰恰需要大火燃烧后才能发芽 山火令它焕发生机,为蓝山“涂上”一抹粉色 © margaret sky / inaturalist 在山火中心地带发现的大袋鼯 虽然尚不清楚它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但这一发现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mike letnic / inaturalist 数万亿昆虫在山火中丧生 有的死于火苗和灼热,有的在逃生中淹死 它们的尸体在灾后被冲上沙滩 © bluebowerstuio / inaturalist 虽然这些公民科学家提供的资料仍需加以专业分析,但很多已经派上科研用场。“其中,有一个很清晰的观测发现”,unsw火灾生态学家马克·奥伊博士(mark ooi)说道:“经受过极度高温燃烧的植物物种,其重新萌芽的速度要比那些在火灾较冷阶段被烧植物的重新萌芽速度慢。”公民科学家还上传了受灾地区火情严重程度的观测结果,这为遥感卫星数据提供了精确对比。03未响截至目前,公民科学家已经贡献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观测记录,但仍有物种的信息在灾后尚未被发现。而“黑色夏天”山火过后的环境恢复也很可能要花上数十年。所以,unsw环境恢复项目会长期进行下去;所有观测数据也都在开放平台上共享,供其他科学家或感兴趣的公众下载、分析。借助这个项目,unsw生态系统科学中心团队希望构建一个完整的画面,以清晰地向世人展示,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是如何从这场空前的山火浩劫中恢复的。“我们将继续把大众的观测结果用于今后的研究,来弄清楚为什么某些地区要比其他地区恢复得更好,以及哪些动物和植物会率先回归或重生。”如果你也想解锁公民科学家这个身份,那么欢迎你前往inaturalist平台;进一步了解unsw的环境恢复项目,或搜索你感兴趣的其他科研。看看公民科学家们上传的大自然影像,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一起,为科学贡献一己之力。也许你的某张照片,就会成为科研决策的重要参考!
更多澳洲留学信息欢迎咨询金吉列澳洲首席顾问老师李妍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