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近日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目前中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已达29个。梳理各地方案可见,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不少地区降低了落户门槛,放宽了落户条件。
曾几何时,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有着天壤之别,能拥有一个非农业户口成为许多农民的梦想,为此有人抱着参军提干、上大学,甚至农村姑娘为跳出农门嫁给非农业户口有身体缺陷的人或当后妈等等,由此可见一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户籍改革从国家层面开始破冰松动,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不断降低落户门槛,让适合条件的农业户口的人变身非农业户口,落户城市。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因而受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点赞和欢迎。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之所以会出现许多农民不愿进城、留城,非农业户口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并不是农民不愿进城,而是不敢进城。究其原因,还是基本的生活条件存在差异,即使农民拥有了城市户口也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甚至连居住、子女入学、夫妻团聚等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因而存在城市,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生存困境。出现农民不愿进城、不愿留城是必然的,因此笔者认为,取消农村户口仅是良好的开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工作要做。
以民为本,尽心尽力解决农民工生存困境。不可否认,做到这一点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问题解决好。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尤其是农民工不会太苛求。但是,一定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并逐步增加获得感,切身感到政府的关怀,城市的体贴,让他们感到温暖。俗话说,留人留心,心若在,情就在,只要让他们对城市产生深厚的感情,他们自然会留在城市,融入城市,并为建设共同的家园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突出重点,先解决根本问题。当前困扰农民进城的三大难题是住房、上学、两地分居,只要下大力气解决这几大问题,自然不存在留不住人的尴尬。建设保障房、安居房、适当调控租房价格等,这既要政府牵头主导,也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买房也好,租房也罢,总之要让农民进城有房住。其次要关爱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尽量让有学上、有书读,如果能做到就近、就优入学当然更好。这个问题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难题大都能迎刃而解。再就是要让进城农民逐步和广大市民一样尽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待遇,让他们不再有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样过上体面而又有尊严的生活。
营造氛围,共同关爱进城农民。不但政府和单位要关爱,广大城市居民亦要关爱,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工,离开他们还真不行。齐心合力关爱农民工,众人添柴火焰高。只要共同努力,困绕农民工的难题就能得到有效化解,不但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留城,还能调动和激发他们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