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中里程碑式的节点,意味着挥别少年时代、迈入成年时代。80后,作为中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的婚育行为是否呈现新的模式?调查显示,80后的结婚年龄明显推迟。2005年人口小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30-34岁人群中从未结婚的比例,男性仅为12%,女性仅为7%;然而FYRST跟踪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9.2%,女性为12.5%。但目前我们无从得知的是80后,特别是85后,到底只是推迟了婚姻,还是放弃了婚姻,这一代人的终生未婚率是否会像日本、新加坡等国持续走高?我们只能从后续长期的跟踪调查中才能回答这一问题。
婚姻推迟的一个因素是婚前同居率的上升,上海市80后群体中近四成均有婚前同居经历,但对于他们而言,同居更像是婚姻的试水,而非婚姻的替代品,近六成的同居时间不超过半年。
80后在择偶上表现出传统与自主并重的局面,近一半80后的配偶是通过介绍认识的,而在这一群体中,超过四成的介绍人都是长辈亲戚或父母。
80后的婚姻匹配呈现出新时代模式:男长女幼仍是普遍现象,近七成的婚姻中丈夫年龄超过妻子;然而,得益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大幅度提升,学历上男强女弱的现象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妻子受教育年限与丈夫相当的婚姻已是绝大多数。
过往常说的& 门当户对&的婚姻依然是主流,只是这里的& 户对&指的是户籍的匹配,在我们的数据中发现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以及夫妻双方均为非农户口占据了80后婚姻的近八成,同样地,夫妻双方均为上海户籍与夫妻双方均为外地户籍的婚姻占据近八成。
婚姻满意度与结婚年限呈现U型曲线,在第一年蜜月期后,婚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在5~7年间处于低谷,然而历经七年之痒仍未解体的婚姻将再次回温。
家庭内部决策权的分配呈现出男性主管家庭重大开支,女性主管日常开支与子女管教,特别是子女教育。值得欣慰的是,在关于妻子是否应该工作这一话题上,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已形成共识应由妻子自己决断。
在过去四年间,中国的生育政策逐步放松,由独生子女政策过渡到2014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再到的全面二孩政策,上海市80后的理想子女数出现明显回升,由2013年的1.58上升至的1.7。分受教育程度看,本科学历的80后表现出最强的生育偏好,其理想子女数为1.78,而高中学历被访者的生育偏好最低,仅为1.57。
尽管理想子女数出现回升,但二胎生育意愿依然薄弱,仅有13.1%的被访者愿意生二孩,超过50%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再生,约三分之一的被访者处于摇摆状态。分性别看,男性生育二孩的意愿明显强于女性,可能是因为女性为生育养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分年龄看,85前的二胎生育意愿明显低于85后,恐怕生育率回升的希望要更多寄托于年轻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