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考,是一场选拔人才的门槛,在这场“战役”中,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状元,他们有的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未来,有的是为了建设祖国,使我国的发展不断进步。
这都要归功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这个消息公布后,无数青年学子感到欣喜,他们纷纷拿起书本,准备迎接高考,只为圆自己的大学梦。
袁钧英也是其中的一员,并且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市第一位高考状元,被复旦大学录取,毕业后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无疑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了,但她却久居国外不肯回来,直到晚年才称自己要“落叶归根”,这一行为遭到了很多人的唾弃,这究竟是何原因?她在国外又经历了什么?
袁钧英出生于上海医学世家,她的父母都是医学方面的教授,对医学方面的造诣颇深,这也为她后来成为教授奠定了很强的基础。
其祖父更是我国有名的有机化学专家—袁开基,外祖父还是一位有名的法文翻译家,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家庭中长大,可谓是拿到了“开挂剧本”了。
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下,袁钧英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很多除课本知识以外的东西,并且还会说几句法语。
在家里,袁钧英是爷爷奶奶的小公主,在学校,她是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学霸,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可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袁钧英十岁那年,正值特殊时期,她的爷爷因此受到了批判,再加上生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同年其父亲也相继离世。
一时间所有的事情都压在她母亲身上,苦难与悲痛缠着她们母女两个很长时间,而曾经受众人喜爱的小公主一时也落得了遭受万人唾骂的田地。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袁钧英没有因此而堕落,她来到了一家纺织厂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但这并不是她此后唯一的出路,她的母亲时常督促她要读书,即使没有老师,也要学会自学成才。
就这样,袁钧英在母亲的敦促下,一有时间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终于,她等来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使她无比的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学的门口在向她招手一样。
很快,高考结束,袁钧英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生物系,在大学期间,她对于科学实验十分着迷,为了观察血小板的聚集现象,她甚至直接用自己的血液来做实验,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再后来,她又考入了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她不断地向老师探讨学术问题,就连她的同学都“吐槽”她,说她整天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完全没有自己的娱乐时间。
也正是她的这份对待学术的刻苦与坚毅,造就了她成为我国公费留学生的身份。
在前往哈佛大学的途中,袁钧英十分激动,她渴望着能够学到更丰厚的知识与才能,渴望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
到了哈佛大学,袁钧英成为了著名博士生导师罗伯特*霍津克的学生,再加上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这对她来说可谓是“泼天的富贵”。
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经过几年的学习与挑战,袁钧英终于攻克了知识贫乏这个难题,她在麻省理工考取了博士学位,在学术研究这方面也算是有了些造诣,并且成为了一名知名的生物学科学家。
正在这时,她收到了国内的回国邀请,邀请她回国一同完成生物研究,而当时面临她的还有另外一个邀请,那就是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
一面是家乡的怀抱,一面是美国的先进设备以及自身以后的荣誉,袁钧英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
几天之后,袁钧英以继续深造的理由拒绝了回国邀请,起初国内还以为是她有研究没有完成,等时候到了,她自然就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990年,袁钧英还没有回到祖国,其实那个时候她已经成为了哈佛的终身教授,国内很多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感到十分的心寒。
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袁钧英在200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其署名不是拼音,而是英文。原来,袁钧英早就放弃了回国的机会,自己偷偷改了美国国籍。
袁钧英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很多国人的唾骂,认为她为了一己私利选择放弃报效祖国,是不爱国的行为。
面对外界无数人的唾骂,她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又发表出了很多研究成果。
可有一天,她竟突然说要回国,原因是她的丈夫俞强在国内工作,在那之前她也总是国内外两头奔波。
丈夫询问她是否想要回国教学,起初她还有所犹豫,可她看到那些学生在向她请教问题时,那种求贤若渴的样子深深打动了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她决定回到祖国。
2024年,袁钧英顶着一头白发,声称自己想要落叶归根。
2024年,袁钧英在中国各地开展讲座,但她的身份却是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所以很显然,袁钧英依旧没有改回中国国籍。
至于袁钧英是否想要报效祖国我们无法定论,但也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有更多的人才来建设祖国,推动我国发展。
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4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当选名单的公告
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77级生科院校友袁钧瑛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