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假如家长长期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 那么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什么结果

人才引进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各种语言暴力让孩子很受伤:“你再淘气我就打你了”、“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再哭我就打死你”、“你太笨了,某孩子比你强很多”、“你笨的要死”、“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揍死你”、“再哭狼就来了”生活中类似的话太多了,我们做为父母,有没有审视过自己,说完这些话自己痛快了,但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孩子成长过程中,确实让很多父母感觉到劳累大于幸福,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心不痛快,就拿弱小无反抗力的孩子来发泄。可怜的孩子,除了用他们的小小的心灵去承受,还能怎么样。
各种语言暴力让孩子很受伤:“你再淘气我就打你了”、“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再哭我就打死你”、“你太笨了,某孩子比你强很多”、“你笨的要死”、“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揍死你”、“再哭狼就来了”生活中类似的话太多了,我们做为父母,有没有审视过自己,说完这些话自己痛快了,但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小时候被妈妈罚站我记得,小时候妈妈说不要我了,我们也都记得,当时害怕惶恐又不让哭的感受,我们却都忘了。在养育过程中,我们烦了累了,回忆起自己也曾遭受过这样的经历,觉得孩子就需要这样的打骂才会听话,也认为只是说说骂骂,又没打孩子,又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语言暴力,在孩子做错或者没有达到家长期望值的时候,都会说出让孩子伤心甚至绝望的话,很多家长语言暴力之后都不觉得有什么错,甚至不觉得自己对孩子有过语言暴力!
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大声的谩骂,对孩子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甚至是恶意地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暴力。
家长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双方的不平等关系,也就是家长认为,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就得听我的。
语言攻击和身体虐待一样有害!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行为却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家长情急之下,可能就会“随口”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题怎么不动动脑子”。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家长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能够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颤动?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就会将家长不经意的这些话语放大,认为爸爸妈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愤怒、逆反的心理(虽然当时不一定表现出来),这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甚至穷凶极恶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内向顺从的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的语言暴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嘲笑、谩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懒惰的人,我一无是处,不受欢迎……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拒绝语言暴力,批评教育请低声说话!
1、降低声调,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听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
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

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假如家长长期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 那么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什么结果(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