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手机,被一条高考动态戳中了——天津南开中学的一个姑娘晒出701分的成绩单,配文"小小高考,拿下",底下却跟着句让人揪心的补充:"但清北的电话来得太晚了。"
点开她的分数表,我这外行都看呆了:物理满分、生物满分,化学97分;语数英三门131、131、142,总分701。
这成绩搁全国都是顶流学霸,可她却被上海交大提前"锁档"了。
参考信息源:据天津市教育考试院2025年招录政策,强基计划录取后考生档案会被锁定;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显示,该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上海户籍。
原来姑娘早在出分前就报了上交强基。
"当时想着稳一点,毕竟清北的分数线每年浮动大,万一冲不上好专业多可惜。"
她后来在评论区解释。结果分数出来后,清北招生办主动联系,说"能挑不错的专业",可档案早被上交锁死了。
这事在家长群炸了锅。有人拍大腿:"701分冲清北绝对稳!
这孩子太保守了!"也有人叹气:"强基计划本来就是求稳,谁能想到考这么高?"
更有上海家长算明细账:"上交毕业生直接落户,现在上海积分落户多难啊,这福利够抵清北光环了!"
我特意去问了高中班主任老王——他带过20届高考生。"
现在填报志愿哪是简单的分数比拼?"老王说,"清北确实好,但强基计划有本硕博连读、导师资源倾斜,上交的工科又是全国顶尖。
这姑娘选物化生,去上交学工科,未来发展未必比清北差。"
想起去年带孩子填志愿的邻居李姐。
她家孩子考了680分,非盯着清北的冷门专业冲,结果被调剂到哲学系,现在天天念叨"不如去同济学建筑"。
李姐说:"那时候就想着校名好听,没考虑孩子兴趣和就业,现在后悔死了。"
其实这姑娘的选择特别真实。
高考前谁也不知道自己能考多高,就像开盲盒——去年河南有个考生估分650报了武大,结果考了698;前年山东有个学霸自信冲清北,结果差3分被调剂到普通985。
填报志愿哪有"最优解"?不过是在风险和收益间找平衡。
再说上交的"落户福利",对想留在上海发展的孩子太香了。
我表姐家儿子在复旦读研,为了落户熬了3年社保,现在每月交着几千块的"落户税"。
要是能直接落户,省下的时间和精力够考个专业证书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清北的校友资源、学术平台不可替代"。
就像网友@教育观察说的:"清北毕业生进顶尖科研机构的机会多,以后想出国深造,清北的牌子更硬。"
这话我信,但得看孩子的规划——如果志在科研,清北是捷径;如果想进名企、留一线城市,上交的性价比未必低。
现在这姑娘已经收拾行李准备去上海了。
她在社交平台发了张交大校园的照片,配文:"新的旅程,继续加油。"
评论区里,有人替她遗憾,更多人说:"选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高考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
就像我那邻居家孩子,虽然去了哲学系,现在却在准备跨考法律硕士,说"哲学培养的逻辑思维对学法很有帮助"。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最后想问问各位家长:如果是你家孩子考了701分,会为了稳选上交,还是赌一把冲清北?
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给考生们支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