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是什么颜色(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作者:eric 时间:2023-08-27
导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话来自《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重要典籍。 《心经》只有短短260余字,却非常深奥。 佛教把精神或灵魂的修行视作根本,认为精神是永生不灭的,而肉体(皮囊)只是短暂储存灵魂的外在载体,它会随着时间的消亡而消亡。 肉体消亡后,人的灵魂会转世,在其它物质上再生起来。世间万物反反复复依存下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从这个层面进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更容易理解其含义了。 佛教认为,眼睛所看到的万物,它们虽然都有具体形象和色彩,甚至气味,触觉,等等,但它们都不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话来自《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重要典籍。 《心经》只有短短260余字,却非常深奥。
佛教把精神或灵魂的修行视作根本,认为精神是永生不灭的,而肉体(皮囊)只是短暂储存灵魂的外在载体,它会随着时间的消亡而消亡。
肉体消亡后,人的灵魂会转世,在其它物质上再生起来。世间万物反反复复依存下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从这个层面进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更容易理解其含义了。
佛教认为,眼睛所看到的万物,它们虽然都有具体形象和色彩,甚至气味,触觉,等等,但它们都不是永恒的,它们终究要消失,所以在永恒的时光中,它们都是不存在的,都是虚的空的。所以就称作“色即是空”。
而眼睛看不到的物质,如,精神,灵魂,思想,意志等,它们可以穿越时空,永久存活下去。 比如,古代那些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他们已经去世很多年,却能用精神和意志激励后人,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仍然活在我们身边,仍然能跟我们对话,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所以把这种情形就称作“空即是色”。
不论怎么说,在佛教的观念中,都是把世间万物的前世,今生,来世,放到一个维度上来整体衡量,而普通人在看待万物时,仅仅把今生的生老病死作为标准。
空空如也是大千,大千世界观心田,空处不空道至简,色中自有真相显。看破放下才智显,修心见性才知难。无得见性成佛道,一念之间渡贪婪。缘分还是真心欢,开心才能妙心念。苦恼愿是心杂念,苦中无数空在前。要知色空道至简,妙处修心智慧显。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