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址古代遗迹,冶仙塔出土文物
1956年,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秀岭水库工地,朱伯谦等考古专家发现了56座从三国到南朝时期的墓葬。在其中的一些墓葬里,一共出土了120多件青瓷。
秀岭水库出土青瓷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瓷器,给研究中国瓷器的演变提供了有力的断代依据。但是,对于墓中瓷器的产地却众说纷纭。这些瓷器究竟产自哪里?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
据专家考证,黄岩当地有着悠久的烧瓷历史,从东汉末年到宋代,历经千年。其间,黄岩窑有过三次较为集中的生产阶段,在黄岩当地遗留下了路桥埠头堂窑址群、温岭下圆山窑址群和黄岩沙埠窑址群。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瓷器应该就是在周边窑址烧成的。
黄岩古窑址分布图
经过详细对比与反复论证,考古专家得出结论:秀岭水库青瓷来自路桥埠头堂窑址。困扰考古界多年的青瓷身世之谜,终于被解开。
黄岩、路桥、温岭,唐宋时都属于古黄岩县的辖区,其窑址都属于黄岩窑。工艺之独特、生产规模之大和持续时间之久,让黄岩窑自成一脉,成为青瓷大家庭中独立的一支。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五代青瓷香炉
堪称黄岩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这件青瓷香炉,就产自黄岩窑。
1987年灵石寺塔大修时,考古专家在寺塔第四层发现了这件五代时期的青瓷香炉。被放置在铁盒里的香炉,供奉在一尊释迦牟尼坐像前面。
黄岩灵石寺塔
作为佛前供养舍利的礼器,这件青瓷香炉的烧造工艺极为精湛,不只外侧纹饰刻画得精美绝伦,香炉里面还套着三重宝盒:铜盒里放着银盒,银盒里放着金盒,金盒里放着琉璃瓶,琉璃瓶里才是最重要的舍利子。
青瓷香炉内的三重宝盒
出土如此精美的国家一级文物,足以证明黄岩青瓷的烧造实力。可是在史册上罕见有关黄岩窑的直接记载。
为了解开黄岩窑青瓷背后的历史疑团,专家们展开了对史料文献的搜索。终于,在《宋史》第四卷一篇关于《吴越钱氏》的文章里,人们找到了蛛丝马迹:
吴越,钱俶,字文德,杭州临安人,本名弘俶……越器五万事,锦缘席千,金银画舫三、银饰龙舟四。
钱俶,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任国王,也是当年支持建造黄岩灵石寺塔的人。为保一方平安,历任吴越君王都十分注重与中原朝廷的交好,每年都给中原统治者进贡大量金银珠宝和精美瓷器等物。曾将五万件越窑瓷器,也就是黄岩瓷器,贡给北宋朝廷。
黄岩博物馆青瓷文物
不仅如此,还有资料表明,埃及福斯塔特遗址里的一些瓷片标本,与黄岩沙埠窑的瓷片十分类似。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也发现了与黄岩当地所产瓷片相似的瓷片标本。这说明,黄岩青瓷不仅是进献朝廷的贡品,还是远销他国的外销品…
探索·发现
《黄岩青瓷寻踪记》
播出时间:6月18日 21:58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陈圆 麦馨元(实习)
咸阳千年古塔遭盗掘,此次古墓被盗流失了多少文物?
在此次,陕西咸阳;1.16;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中,被盗的古塔有:兴平清梵寺,旬邑泰塔,彬州开元寺塔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被盗文物95件,一级文物四件,二级文物五件,三级文物29件,已全部被追回。
这次的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历时14个月,抓捕嫌疑人36名,在逃嫌疑人三名。2017年底,有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成立专案调查组,经过初步调查,以卫某刚为首的犯罪团伙于2011年九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通过在文保单位附近租赁民房开店为掩护,使用专业的工具对地宫进行定位,前后对我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六座古塔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运城东郭西周古墓葬群实时盗掘。
嫌疑人盗取了花卉纹鎏金银棺,双凤纹鎏金银椁,石塔,阿育,王塔等95件珍贵文物,被盗文物多次转手倒,专案组为调查此案,先后辗转山西,江苏,河北,北京,浙江等地,并将盗掘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公安机关在初步查明被盗文物去向后,抓捕了参与倒卖文物的人员,追回了兴平清梵寺被盗石塔,铜镜等涉案文物十余件及铜钱数百枚,追回旬邑泰塔被盗释迦摩尼涅槃造像一尊,铜佛像20尊,彬州开元寺塔被盗佛像铜镜等文物49件,多次规劝涉案人员自首。
在这次的案件中,公安警官的及时调查以及不远千里进行文物调查,让我们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们对待案子的严谨态度,对待犯人坚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才让这起大案顺利解决,并且将丢失文物如数找回。虽然仍有三名嫌疑人在逃,不过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终究会落网,正义虽迟但到!
2014中国考古学新发现有哪些?
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2014年4月至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郁南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进行抢救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本次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在第四阶地原生网纹红土堆积中发现上、下两个包含石制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层,出土各类石制品近400件,揭露出较大面积的古人类活动区域。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图为磨刀山遗址手镐出土现场
中新网4月9日电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日揭晓。
消息称,在进行为期一天半的汇报演示后,4月9日下午,经评委会评议和投票,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揭晓。
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十个项目当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指出,此次评出的十项考古新发现,是从去年全国经审批的688项考古发掘中,经过审查获得初选资格、入围25项进入终评,再经过现场演示和评委会投票后脱颖而出。它们既是2014年度我国考古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充分展示了当今考古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文章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终评会开幕式上对过去一年考古工作的总结:城市考古的基础不断巩固、主动性考古工作取得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整体工作面貌焕然一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成果展示普及。这些特点在入围的项目中均得以充分体现:坚持课题思路进行学术探索,全站仪、RTK、激光测距仪等测绘设备与技术的广泛使用,数字考古的全方位信息采集,激光三维扫描与建模技术记录和复原发掘对象以及遗址整体已经成为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十大考古评选这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在互相学习、借鉴和合作中不断进步,呈现全面发展之势,使得重要考古发现的地域更加均衡、种类更加丰富、学术性更强。
童明康对今后的考古事业也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加强管理、严格依法合规开展工作;二是要提高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要延伸考古工作的内涵,促进考古学科转型。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自2012年至今,为探讨“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考古队,持续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野工作,旨在建立该遗址夏商时期更为详细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大致厘清不同时期的聚落结构并判断聚落性质,进而探讨夏商时期重大学术问题。为此,考古队对东赵遗址进行了 “遗址全覆盖式钻探”“聚落结构调查”,以及对重要遗迹和重点区域的“针对性发掘”。图为东周时期城址(东赵大城)城墙城壕剖面。
湖北枣阳市郭家庙曾国墓地:郭家庙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地处汉水支流滚河北岸、随枣走廊的入口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南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郭家庙墓区于2002年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20余座。图为1号马坑(K1全景)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处于金沙江水系与元江水系的分水岭上,海拔高于相邻各县。大波那墓地在祥云县云南驿坝的东北部的刘厂镇大波那村东。大波那墓地填补了这一区域距今2500年至距今2000年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使我们对洱海区域战国至西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图为M20棺内人骨和随葬器物。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新发现窑址60多处,时代基本集中在东汉时期,这样本区域内调查确认窑址近200余处,其中东汉时期窑址近100处,三国西晋时期窑址60余处,为建立成熟青瓷起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图为丰富的作坊遗迹。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故如甲木墓地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象泉河上游北岸,共发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是阿里地区所见的最大规模的墓葬群。根据碳14年代测定,故如甲木墓地8座墓葬的年代为距今1700-1800年,即公元2-3世纪,这一时期正是文献记载的西藏西部象雄王国强盛时期。从墓葬形制、规模、出土遗物等判断,故如甲木墓地很有可能是一处象雄部族贵族墓地。故如甲木墓地2013M2墓室。
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伊和淖尔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东北5公里处,海拔1260米。墓群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一处丘陵谷地中,周边为典型的草原地貌环境。2010-2013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曾抢救性发掘过3座北魏时期墓葬(M1-3),其中M3出土了保存完整的木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于2014年3月组织文保专家进行了开棺及实验室考古工作,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
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北1200米,地处邙山南麓的缓坡带。2004年曾对回洛仓遗址进行过小规模考古工作。2012年初以来,经过较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确认:回洛仓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140米,南北宽355米;仓城城墙宽3米;仓城中部为管理区,东西两侧为仓窖区;仓窖成组分布,整齐排列,间距8-10米;整个仓城仓窖数量在700座左右,远超文献记载中的数量,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仓窖数量最多的古代粮食仓储遗址。图为回洛仓C47仓窖壁木板灰痕迹。
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对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主要由矿山、冶炼、居住及作坊遗址等构成,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水泉沟、铁炉村、汉家川、慈母川等地。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发现了从采矿到冶炼的遗迹,并且找到了冶铁工匠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遗址类型比较系统、丰富。图为大庄科矿冶遗址群居住遗址发掘现场1。
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地处乌江支流湘江上游的仁江(亦称洪江)西岸,其中杨烈墓(第29世)发现较早,1982年即被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在杨烈墓东南侧约200米处新发现一大型石室墓(当时称挨河古墓,后清理证实系明代第一代土司杨铿夫妇墓)和其他相关遗迹。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对遵义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进行了近两年的大规模发掘,清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3座,除M1(杨烈墓)外,M2(杨铿墓)和M3(杨价墓)均系新发现,尤其M3系未遭盗掘的双室并列之土坑木椁墓,属形制特殊且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级大墓,墓内出土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银器及相关随葬品,是贵州土司考古继海龙屯遗址之后的重大突破。图为杨烈墓航拍。
图片: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地处乌江支流湘江上游的仁江(亦称洪江)西岸,其中杨烈墓(第29世)发现较早,1982年即被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在杨烈墓东南侧约200米处新发现一大型石室墓(当时称挨河古墓,后清理证实系明代第一代土司杨铿夫妇墓)和其他相关遗迹。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对遵义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进行了近两年的大规模发掘,清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3座,除M1(杨烈墓)外,M2(杨铿墓)和M3(杨价墓)均系新发现,尤其M3系未遭盗掘的双室并列之土坑木椁墓,属形制特殊且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级大墓,墓内出土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银器及相关随葬品,是贵州土司考古继海龙屯遗址之后的重大突破。图为杨烈墓航拍。
图片: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地处乌江支流湘江上游的仁江(亦称洪江)西岸,其中杨烈墓(第29世)发现较早,1982年即被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在杨烈墓东南侧约200米处新发现一大型石室墓(当时称挨河古墓,后清理证实系明代第一代土司杨铿夫妇墓)和其他相关遗迹。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对遵义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进行了近两年的大规模发掘,清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3座,除M1(杨烈墓)外,M2(杨铿墓)和M3(杨价墓)均系新发现,尤其M3系未遭盗掘的双室并列之土坑木椁墓,属形制特殊且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级大墓,墓内出土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银器及相关随葬品,是贵州土司考古继海龙屯遗址之后的重大突破。图为杨烈墓航拍。
图片:
(以上资料来自中国新闻网)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