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回忆系列中秋节的深夜我们夜探坟山
80后回忆系列,一起探访80后的往事!
据说,每个地方都有所谓的后山,所谓后山,就是你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学校、工厂区宿舍,还是村庄,在这片群落的后方,总会有这这么一座山,被称为后山。这也是符合中国风水学背靠大山,前有流水的观点。
在我们工厂,便有一座后山,面积多大我不知道,多高我也没量过。我们所知道的,便是它很高,它很大,遍地是坟墓,从山脚一直延伸到靠近山顶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80后的小孩而言,没太多玩具,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WIFI,有的,只有一群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
八月十五的夜晚,秋风怡人,蝉鸣已停但青蛙和蟋蟀的叫声响彻四周。
工厂宿舍区里每家都把桌椅搬到室外的坪地,木桌子上放着许多塑料碟子,盛着八毛一个的豆沙月饼,酸桔子,花生,紫苏田螺,鱼形的猪仔饼,茶水或活力啤酒。
大人们晒着月光或聊天或打牌。孩子们则手提着各种造型的灯笼,有放电池的,有用蜡烛的,有汽车造型的,也有动物造型的,或是卡通造型的,各式各样。成群结队地走在工厂黑暗的小径,队伍像条小蛇,年纪稍大的负责蛇头蛇尾。
我们会提着灯笼满工厂宿舍区乱窜。路越黑越是往里走,往往到最后最精彩的节目,便是夜访英雄山。
关于英雄山的灵异传说实在太多了,有能人异士看过小道上有些“脏东西”在走动,有人说小道的围墙边埋着一个弃婴,也有住得靠近山脚的人家说看到白骨在走动,有人
说晚上后门经常有人敲门,也有人看到墓地里有东西在不断挪动,应有尽有,但一切都是道听途说,或大人用来恐吓一下调皮的孩子罢了。但也从来没人会闲得无聊跑去英雄山的。工厂后来干脆在小道上砌了一道墙,把厂区宿舍和英雄山隔绝开来。
然而,我们这群年纪介乎于6-12岁的孩子却会夜访英雄山,大人们都知道我们会这么干,但都选择了默许,毕竟孩子都是需要练胆子的,虽然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每次大概20位小朋友,每人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防身的木棍,由年纪最大的小孩负责开路和殿后。在记忆中,我往往是殿后的那几个孩子的其中一个,当然,基本不是最后那个。
首先,我们需要爬过那堵墙,其实也就1.5米高而已,这并不难,每个小孩依次爬过去,圆月当空,整个山体看起来却只现轮廓,周边的灌木丛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唰唰的声音,空气里迷茫了新鲜泥土的香气。沿着羊肠小道继续往前走大概200米,便到了英雄山山脚,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原本拉得长长的队伍此时都压缩得非常紧凑。
大家的声音也变得非常低沉,生怕有鬼听到并发现我们在这里,远处的树木在夜色里显得诡异,活生生是一只瘦削的怪兽或灵体在张牙舞爪似乎要吞噬我们。不远处便是山腰的墓地群,白色的墓碑在月光下特别显眼。此时此刻有着一种两军对垒的感觉,一边是白衣军团,因为墓碑是白色的,一边是一群拿着木棍和灯笼的小屁孩。
那一晚,我们选择了勇往直前,沿着小路上山,两边是密集的墓地,我们呼吸都显得很小心翼翼,生怕呼吸声掩盖了鬼魂们偷袭的脚步声,而且僵尸都是靠呼吸来吃人的,沿着上山的路往上走,山路总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我们扶持着彼此,不断攀登。走到山腰的时候。突然,草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我们停下脚步,竖起耳朵聆听,大胆点的小孩迈一步出去,用灯笼照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突然,只听其中一个小孩大呼一声:“有鬼啊!”
这句话就像是短跑比赛的号令,所有的小孩沿着山路疯狂地向山下逃跑着,一边跑一边大叫有鬼啊有鬼啊!整个山谷都是我们的回声。一路狂奔,终于跑回了大人聚集的坪地,喝了几口水,要几口猪仔饼,我躺在躺椅上,月朗风清,盯着圆月发呆。便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你还记得八十年代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吗?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