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应平行世界,曼德拉效应与平行宇宙的关系
前段时间,知乎热榜上有一个话题热度高居不下——“潘博文”事件。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起初看到“穿越”、“潘博文”等字眼,小妙跟很多“吃瓜群众”一样,以为又是哪个迷离档案无脑文,但直到看到某平台推送的“潘博文穿越事件”全录,背后一阵冷汗,满手的鸡皮疙瘩蹭蹭冒出。
故事就发生在天津一所普通的高中,主人公小石和朋友(三人,包括潘博文)在体育课打羽毛球,期间,羽毛球不慎掉到地下室,于是三人便“勇闯”这神秘的建筑物地下室,寻找丢失的羽毛球。
寻找过程中,灵异事件不断上映,后来只有小石和另一位同学跑出来了,而潘博文却像人间蒸发一样,彻底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更神奇的是,同学、老师、甚至是生育他的父母,都不记得有潘博文这么个人。
事件的后续,原Po主出来进行辟谣了。潘博文只是主人公小石“幻想中的伙伴”。小石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症,这种病症让他产生了幻觉,塑造了一个叫“潘博文”的好友。
因为生活的挫败和心理的压力,让小石不断在梦中梦见这个朋友,并把自己和他联想到高中生活里,渐渐地他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并把这些经历写成了关于“潘博文”的文字。
虽然关于“消失的潘博文”真相大白,但是其实很多人对于这一现象的讨论度仍旧不减,因为这种现象,又被叫做群体性记忆偏差混乱,我们称之为“曼德拉效应”。
什么是曼德拉效应科学能够解释大部分的事件,但也有一些“神迷”的谜团是目前人类科学也无法解释的,曼德拉效应就是其中之一。
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一生都在为消除种族歧视而奋斗,他本人也在2013年去世。看似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想到随着去世消息的曝光,很多人都感到吃惊。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曼德拉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牢狱中。这跟2013年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光景。更令人费解的是,大部分朋友都不谋而合的记得曼德拉确实在80年代病逝于监狱,有人称自己看过当初的报道,还记得时南非举国哀悼的场面。
这是一次全球性的集体记忆错乱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这类事件才被称之为“曼德拉效应”。
早些时间,许多人认为所谓的曼德拉效应不过是哗众取宠,但随着此类事件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对它产生了好奇。
近年来,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曼德拉效应”一、56个民族还是56个星座?
《爱我中华》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传遍街头巷尾,人们时不时总会哼唱几句。第一句歌词大家是否跟小妙一样,唱的都是“56个民族”?但当我们翻阅了网络上流传的歌词来看,第一句歌词都是56个星座。
二、米老鼠穿什么衣服?
迪士尼的吉祥物米老鼠,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明星卡通。若要问你一句,米老鼠穿得是什么衣服?很多人可能以为是红色吊带裤。但实际上,这个卡通形象穿的是一条红色的短裤衩。
三、沉思者雕像到底是撑额头还是下巴?
世界著名的法国雕像沉思者,小妙曾自信满满的以为,沉思嘛,当然是用手握拳抵住额头,但实际上却是手掌伸开手背托住下巴。
四、蒙娜丽莎到底怎么笑?
很多人都记得这幅端庄温婉的女士,都是嘴角微微上翘的弧度,有种皮笑肉不笑的既视感。当时艺术家和科学家专门去测量其嘴角弧度。但这幅展览在罗浮宫的名画,明明笑的非常明显。
其实不只是集体记忆错乱,还有许多有关记忆的奇怪现象也可以被称为“曼德拉效应”,就像有的时候,自己正在做的某件事,却有些似曾相识,好像自己在某一时刻已经做过了,并且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如所想一样确实发生了。
至今为止,科学界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
一、多元宇宙论:即宇宙存在平行世界,平行宇宙中的“你”的记忆加在了这个宇宙中你的身上,导致记忆混乱。
二、时间重启论:宇宙中的高维度生物或是其他神秘力量,对地球进行了重组或时间回溯并修改了。
这两种解释其实都无从考究,但曼德拉现象却又确实发生,且是大概率事件,可能真得有上帝或是天神在无形中串改我们的记忆,也未曾不可。
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记忆?神经学家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当新的记忆形成时,会在脑细胞中留下记忆痕迹,如果这个记忆被不断地重复和巩固,就会从暂时性存储区转移到长记忆区。如果有两个记忆有相似的痕迹,它们会存储在一个区域。
当人们回忆起来的时候,相近的存储记忆位置很近,两个存储区同时被激活,神经元间的联系会强化,两个记忆区间形成一个细胞回路,导致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最终导致人们有虚假记忆。
神经元学可能还存在不少漏洞,这也让更多人趋向于相信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在量子力学中,一个著名的实验——薛定谔的猫,就解释了这个世界存在的可能。不过这个理论并不被科学家们接受,它缺乏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明,要想得到大家的信服,还需要更多相关的证据印证。
许多灵异、古怪的事件,都与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心理压力等息息相关,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宇宙之外存在的神秘力量,但在没有被证实之前,不必过度去传播,去猜测,当做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就好。相信有一天,科学会给出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真相来了# #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 《解读“潘博文”事件:天津穿越现实版,这个世界真的存在bug?》.岛刊热评.2023-01-18
[2] 《随心起笔:是谁动了我们的记忆?令人细思极恐的“曼德拉效应”》.shangbao-2005 .2023-09-13
[3] 《诡异的曼德拉效应》.大科技:科学之谜(A)[J].2017年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曼德拉效应”越发明显,是人类记忆被集体篡改,还是平行宇宙?
大家应该都有这种经历,明明有一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但是却发现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或者跟真实的情况不一样……
我们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中,难道是自己的记忆出错了,还是记忆发生了扭曲?其实这就是今天要说的“曼德拉效应”。
这自然要从曼德拉这个人说起了,相信大家对曼德拉都很熟悉,他是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为了争取黑人在政治上的平等,曾被多次监禁入狱,并在2013年去世。
但是在2010年,美国的博客博主菲安娜·布梅(一位超自然现象的研究者)表示,在她以及很多不同地区的人的记忆中,曼德拉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牢狱中就已经去世了,而且还有很多人都记得,当时在电视上还播放过他举行葬礼以及曼德拉妻子在葬礼上演讲的场面。
可是事实上,曼德拉是在2013年12月5日去世的,而且在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后来还当上了南非总统,并且在2010年,菲安娜·布梅提出“曼德拉效应”的时候,曼德拉都还好好的活着呢!
这个全球性的“记忆出错”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之后“曼德拉效应”就开始被人们所熟知。
那首《爱我中华》的歌曲,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这首歌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然而事实上的歌词却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还有法国著名的雕像“沉思者”,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用手扶住额头,但真实的情况是雕塑在用手掌平托住下巴,而且在街头采访中,要路人做出沉思者的模样,可是很多的人是将手放在了额头上;
再来说一下,大家都熟悉的世界地图,有些人认为地图上的北极是白色的,也有人说世界地图从来没有出现过白色的北极;
除此之外,我们大家最熟悉的憨豆先生,有很多人都认为他早就去世了,但是他至今还在,并且已经颐养天年了……
不只是这些,在世界各地发生类似的“记忆错乱”,这些年也是不胜其数。
有一部分专家认为,“曼德拉效应”可以通过平行宇宙理论来解释,平行宇宙和目前我们生活的宇宙十分相似,可能在我们现在宇宙中发生的事在平行宇宙中也有发生过,所以可以认为我们印象中已经去世的曼德拉是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曼德拉。
而现实世界中的曼德拉还是在活着,可是这种说法十分抽象,而且又缺乏事实依据,因此是不被认可的。
也有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与人们的惯性思维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人类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在去世之后才广为人知的,梵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生前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而且他那个时候的作品并不出名。
当梵高去世之后,他才开始出名,艺术作品也卖出了天价,因此这就给了人们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一些出名的大人物一般都是已经去世了的,这种解释最为科学,也被我们大多人所接受。
其实经常会有在神经元交汇处产生错乱的情况发生,这可以说是大脑对一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事件的印象并不罕见,所以人群中时常会发生集体性记忆错乱的现象,即“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究竟是我们被欺骗了,还是记忆被篡改了?
“曼达拉效应”,说的是大众的集体记忆和真实发生的历史并不相符。如果要追溯这个概念的出处,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是在2010年由一位喜欢超自然现象的博主菲安娜·布梅提出的。
这位博主在她的文章中写到,在她的记忆当中,那个南非的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不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逝世了?难道你们不记得了吗?他怎么现在还当上了南非的总统?
为此,菲安娜·布梅提出了一个假说,他认为曼德拉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监狱中逝世了,但是未来的人可能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并且救了曼德拉,从而改写了历史。我们就处在一个被穿越者影响的平行宇宙当中。由于这个穿越者对于历史的改写并不够彻底。
所以,有许多人还保留着曼德拉已经逝世的记忆。他把这个假说就叫做:曼德拉效应,并声称有几千人和他一样的记忆。
那真实的历史是如何的呢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曼德拉确实是在狱中,不过后来他被释放出来了,并且最终当选了南非的总统,而曼德拉也不是2010年逝世的,而是到了2013年才逝世的。
“曼德拉效应”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科学理论,而是一个超自然爱好者提出的假说,它讲的其实就是公众记忆和真实事件的偏差。近些年来,类似“曼德拉效应”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可以来举几个例子。
比如,之前很火的电影,它原本的名字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可是很多人都记成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再比如:动画片《宠物小精灵》当中,有一个动漫“皮卡丘“,你觉得比卡丘的尾巴上有没有一段黑色条纹?下图中左侧是皮卡丘,还是右侧?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左侧的,但实际上“皮卡丘”的尾巴是没有一道黑色条纹的。
我们再列举几个例子。著名的雕像《沉思者》,这个雕像的手是托着小巴,还是额头?用的是右手,还是左手?很多人都会把这个雕塑的实际动作记错,实际上他是右手托着下巴,并且没有攥着拳头。
那“曼达拉效应”到底咋造成的呢有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结下来就是:人的记忆太脆弱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记忆偏差。这其实也源自于我们储存记忆的方式,是依靠大脑当中的神经元,通过神经元的连接结构来完成。而神经元本身就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当人年纪大时,神经元会减少,记性就会变差。
这就使得一些错误的信息也可以在大脑当中构建出错误的记忆。所以,才使得很多口口相传的错误信息成为了很多人共同的记忆偏差,也就是说,我们是被我们的大脑所欺骗了。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