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曹王镇「曹王寺遗事扬州江都」
曹王寺,东距江都县城约20里。曹王寺原名鸡鸣山,因地势高拔,形如雄鸡直立而得名。据老人云,唐代于此地建有“卉木寺”,供奉花神,香火很旺,足见这个地方培植花木已有悠久的历史。
北宋开宝七年(974),为了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太祖命大将曹彬为统帅,征讨偏安江左金陵(现南京)的南唐国,曾驻军于鸡鸣山。曹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妄取一物,不妄杀一人,民怀其惠,在卉木寺建祠以祀,供奉曹彬的长生禄位牌,经年香火不断。北宋咸平二年(999),曹彬死后,被封济阳王,谥“武惠”,故题庙额曰“曹王庙”。(头条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江、浙、沪一带的“曹王庙”不少 图为嘉兴的
还有传说,后来北宋灭亡,金兵南下,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金兵进攻江都,夜驻卉木寺,当地乡民怒不可遏,夜焚卉木寺,使敌兵死伤惨重,残部逃到扬州。主帅为报此仇,下令血洗曹王寺。当金兵临近村庄时,但见遍地都是打着“曹”字旗号的军队严阵以待。金兵们个个畏缩不前,主帅见状,也不敢恋战,只得灰溜溜地撤回扬州。乡民认为,这是曹王显灵,保护了全庄人的性命。于是,卉木寺便更名为“曹王寺”。地以寺名,鸡鸣山这庄子也就叫做“曹王寺”。同时,当地民众还在曹王生日这一天(农历三月十九)迎神出会,以纪念曹王的恩德。
以后,不仅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九这一天举行庙会,而且在曹王寺亦即卉木寺里,同时供奉着花神与曹王。这种人、神共奉的现象也一直延续下来。
曹王寺正殿呈正方形,砖木结构,重檐、斗拱、飞角、高脊,建在一座正方形的台基上,庄严雄伟,曾为江都东乡有名的古建筑。正殿内悬有一副楹联曰:“武伐南唐,一代功名垂宇宙;惠遗北宋,千秋俎豆惠乡邦”。庙南有一个圆形池塘,广一、二十亩,旧与河道相连,南通长江,今已湮塞。民国二十八年(1939)九月的一天,驻庙南公路要冲狐仙桥的日伪军趁着晨雾,北窜“扫荡”,沿途纵火,亦波及曹王寺,殿宇焚毁,烟冲霄汉,竟日不熄,千年古刹毁于侵略者的魔爪。
曹王寺的庙门外有一株大银杏树,相传为曹彬驻军时手植。清雍正年间编纂的《江都县志》记述该树“大可八九人环抱,广荫数亩”。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见到这株树,已周逾数丈,荫蔽几亩,干如石结,瘿似钟乳。农历三月十九曹王庙会祭祀文告中有这样几句:“鸡鸣山顶有银杏一株,树大十围,荫遮十亩”,其高大可见。清道光三十年(1850),此树曾遭雷击,仅余全株的八分之一,犹活,高数丈,枝叶尚茂,浓荫四覆,仍结实累累,果大而甘。主干有坠乳近十数,据云每百年方生一乳,显示其年岁的古老。树虽中空,残茎尚存,抱围一周可放大车18辆,约3至4丈。有人曾在树内设白果园茶社,其体积之大,可以想见。民国期间,由于庙僧疏于保护,树渐萎,叶小而不再结果。解放后,1969年8月下旬某日晚9时许,有飓风自西南来,致树身向东北倾倒,千年银杏遭毁。
银杏树
清代诗人宗子和作《武惠庙》诗,以纪其事:“十万貌貅下伪唐,将军功业纪旗常。王师到处民安堵,野老酬勋春荐羊。数亩清荫留古树,千秋遗爱重甘棠。张纲祠宇仍相近,同享人间俎豆香。”
(原创作者:朱毓麒 周希虞 朱德宏 钟 昪 )(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各位师父 请问 扬州江都 曹王镇曹王寺 在哪里?? 我准备从山东威海出发到那里
曹王禅寺的概况
曹王禅寺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和桥村。史传为曹王祠。曹王者,何许人也,今已无史可考。传说
不一乏祥实之记载。或说曹魏、或说李唐皆无佐证。今据第二十七代僧慧智以文物印象回忆,说是纪念汉相曹参。为当地百姓认可,实亦难可信,需求索佐证。对此,现实已无细据之必要。以佛教观照,曹植、李明皆有情众生,即使被当地百姓奉为神明。仍在六道之中。皆是佛门超度对象。此间百姓视曹王为神灵,将曹王祠更名为曹王庙。香火渐旺。百姓聚而居之,遂形成曹王镇。镇民究之根本,信佛之风渐成,便在寺内设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世尊。由庙而寺,定名为曹王禅寺,沿革至今。
今者,政治清明,国运昌隆,四众弟子进香礼佛者与日俱增,每逢佛教圣节,云集此者常达三千余人,为适应徐行曹王两镇合并的总体,市政规划。保护和满足广大佛教信众的宗教活动,经嘉定区政府批准,迁址、重建于此。 现已初具规模,落成之后,有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文殊阁、普贤阁、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等。及斋堂、寮房等附属设施。整个建筑群采用明清风格,整体远景规划,将占地三十多亩。展望未来,这里琳宫梵宇、气象焕然、庄严肃穆,必将成为上海市嘉定东北部寂妙修善理想之场所。空气清新、水流明净、无喧闹之浊音、梵呗荡漾于田园上空、断烦恼、得净心、生菩提。亦必将提升嘉定徐行曹王地区之文化底蕴。
曹王禅寺修复工程浩大,耗资甚巨,工程进展尚需时日,故特劝请十方善信,念佛诸友,共享盛举,捐资无论多少,积沙成塔,皆是无量功德,是为启。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