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高分动画电影,一生必看十部经典动画
大家好!我是嘴哥,喜欢看电影,谈电影,品电影,欢迎大家多多捧场,多多交流,如有雷同,算我抄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记得关注我喔!
是不是从来没给各位介绍过来自宝岛台湾的动画片?
没关系,今天我写一篇。
它就是——
《魔法阿妈》
本片是台湾本土制作闽南语动画电影,由王小棣导演,曾获得美国芝加哥儿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故事讲述了豆豆的爸爸因为出了车祸,豆豆不得不暂时去那外表看起来很可怕的阿嫲(外婆)家住一段时间,由于阿嫲有着制服妖怪的能力,更是一个专捉恶鬼的大师,使得鬼怪都很怕她,其中一个被关在罐子里的鬼怪因为豆豆的贪玩,不小心给溜了出来,鬼怪为了对付阿嫲,欺骗豆豆收集阿嫲的眼泪,企图阻止阿嫲来收服自己。
豆瓣8.8,好于93%的动画片,好于98%的喜剧片。
相比较其他的动漫电影,这片看到人真心少啊。。。
分数高,少人看的好东西,当然要分享!
但是,影片有鬼怪灵异成分,胆小的同学请自行组团观影。
本片说的是台北小孩豆豆(庄博文 配音)因为爸爸出车祸,妈妈要处理后世因此不得不先搬去台南和外表可怕的阿妈(文英 配音)同住。但是不久豆豆就惊奇地发现阿妈其实是拥有制服妖怪法力的驱魔师,鬼怪都很怕她。
有一天,由于豆豆的贪玩,一个鬼怪(许杰辉 配音)被放了出来,鬼怪为了对付阿妈,利用豆豆做出了一些伤害阿妈的事情以增强自身的魔力。而在朝夕相处下,豆豆对阿妈的感情也起了变化,阿妈会不会被击败,就在最后关头了,豆豆能否成功帮助阿妈战胜魔鬼就看最后时刻了。
加入许多中国民间色彩的元素,尤其以鬼节习俗和渔村风情更为突出,更显出自己的特色。若论画功、故事,魔法阿妈 肯定是没法跟美国的迪士尼或日本的宫崎峻这些老大哥相比,但其制作的诚意则是不容否定的,至少他们没有依靠电脑,全部是画师们一笔一画勾勒的(由日本担任顾问及后期工作),他们亦没有请外援(跨国与韩国合作难道对方只提供了资金?),由故事结构到人物造型一手包办,不受商业考虑的羁绊(起码我是不信)。唯一不够的是资金和时间(这点我认同)。
这部台湾产的动画电影讲的是一个叫豆豆的小孩暑假去阿妈(貌似就是台湾话里奶奶、外婆的意思)家玩。阿妈其实是个通灵者,经常把村里死人处理丧事、引导死去的人投胎、正压恶鬼。豆豆不小心打破一个装恶鬼的罐子,把恶鬼放出来,不断吃小鬼,越来越恐怖,最后镇压。这个是主线,其实没什么意思。主要是一些小支线,帮压扁的小蛇抢中元节的食物、教大鲸鱼学走路、给死去的老人烧纸房子……挺感人的。
其实这种阴阳眼帮死人的故事打温情牌都挺温馨的,但主角一定要是小孩,不然就没那种温馨的感觉了,成人的世界太复杂,小孩子才会心地纯善地帮别人。烧纸房子那段,我想起之前我爷爷过世的时候,也是这么烧纸房子的。死去的亲人,送一送,心里好过些。
因为是动画片,很童趣很温馨的同时,也很有教育意义。
比如阿妈说:假如你做坏事,死后就要变成恶鬼,不允许吃东西,就算吃东西,到嘴里就会变成火,把他们烫得呱呱叫……
豆豆问:普渡就是请恶鬼吃饭吗?为什么?
阿妈说:做坏事就要被惩罚,这是活该呀。可是没有子孙祭他们,害他们做孤魂野鬼,不是很可怜吗。——人哪,不能只想自己好就好,有能力的人,要多帮助别人。知道吗?(这话深得我心!配上阿妈的方言口音,好温馨!)
后来阿妈出去做法事,留豆豆一人在家,豆豆反而不哭了。
因为没人看自己哭,有点没意思。(是不是说出你们的心声?)
这里我们不禁一乐,有很多时候,小孩子哭并不是难过委屈,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罢了。
让故去的人灵魂脱离肉身,嘱咐他们先去报道,放水灯时再回来,这是阿妈的工作。
在阿妈给豆豆洗澡的时候,阿妈给豆豆讲了“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故事。
有一些人活着的时候做坏事,或者没有子孙祭拜。
死后就会变成饿鬼,吃到嘴里的东西会变成火,被烫的哇哇叫。
火焰就算没有把食物烧完,他们针孔大的喉咙也吞不进去。
所以在每年七月半,天神可怜它们,熄灭他们嘴中的火,放大他们的喉咙。
让他们可以吃饱,称之为普渡,阿妈这样说。
阿妈还说:不要叫他们鬼,他们会生气的,要叫他们好兄弟。我觉得好尊重哟。就像有些人很体贴地问我,单纯叫同性恋会不会太标签化了?会不会生气?——我生气倒是不会,只是很感激这份体贴、温柔的心。
影片是1998年的台湾动画佳作,9年后看也依旧不会过时。
隐藏在宗教之后的是,教孩子们永远善良正直,尽力帮助别人。
但是由于画风有些东方暗黑系列,小时候看反而会产生阴影。
“小时候看的还被吓到。”
我的阿妈(外婆)家,可能不是最酷的,但那里却是我暑假的避暑胜地。
因为那里有雪糕,有西瓜,有葡萄藤架,还有一直盼着自己回去的——
我最爱的她。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