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马村历史,焦作马村最近发生的事
东孔庄位于焦作市马村区东部,有焦作东大门之美称,千年古村东孔庄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遗迹众多,老子在此修练悟道、孔子问礼曾发生在这里,唐五代将军卫审符故里于此。东孔庄庙宇众多,久负盛名,东孔庄庙会名扬四方,东孔庄村原有大大小小庙宇有近二十余座,盛传有“不见庙,不进村”之说,庙宇最为著名的有孔子问礼庙,唐代尉迟公敬德在此挂鞭督导修建的千年古寺兴国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行宫天宫庙。
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侵袭,文革破四旧那场浩劫,加上人为破坏,这些寺庙现已毁灭,荡然无存,为传承东孔庄村历史文化,走访村中及邻村老人,口传言讲,特把东孔庄天宫庙新传说发掘整理出来,分享世人。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东孔庄村这里住着一位行善好施的老农。种地打粮为生,有一年麦收季节,一位病饿交加的商人途经此地,饥饿无食,奄奄一息。瘫卧村口的大路旁,老农田间耕作回家看到此景,于心不忍,就赶紧把他安顿在家里煮粥煎药,百般照料。别人家场里的麦子已经晒干打完入囤了,可这位老农的麦场里还堆着没打的麦垛。眼看就要下雨了
,老农焦急万分。在看着商人睡着后,老人赶紧跑到场院里槌打小麦。这时,一位老翁牵着一匹拖着石磙的骏马路过,看到老农 挥汗如雨,就把马缰绳递给老农,让老农无偿使用。看到老农诧异的目光,老翁就说,自己刚帮女儿打完场回家,正路过此地。老农感激万分,邀请老翁到家避雨。老翁也不推辞,告诉老农不用给马饮水,说完就走了。骏马在麦场上奔腾,老农心里乐开了花,不一会就把麦子轧好了。
看到大汗淋漓的骏马,老农动起了恻隐之心,不禁把自己要喝的一壶凉开水捧到了马嘴边。刚才还是膘肥体胖的骏马,喝了水之后顿成一滩泥巴。老农大吃一惊,赶紧跑到家里寻找老翁。老翁不见了,只见卧床多日的商人神采飞扬地帮他拾掇着院子里的东西。老农更加惊奇,问老翁哪里去了。商人说,他没见什么老翁,倒是做了一个好梦。他梦见墙上供奉的玉皇大帝对他说,这里是个好人家,以后你就在这里经商吧。醒来后就感觉身体好了。老农恍然大悟,这才知道刚才送他骏马的老翁就是下凡的玉皇大帝。于是,他与商人一起跪拜在玉皇大帝像前感谢不已。商人感念老农的救命之恩,就根据玉皇大帝的旨意留了下来,并与老农一起兴建了天宫庙,供奉玉皇大帝金身。
后来,这户农家人丁兴旺,商人财源滚滚,都是乐善好施的榜样,十里八乡感恩称颂。这事越传越远,人们都传说这里的上空就是天宫,这里的土地就是玉皇大帝经常下凡的地方。于是,千里之外的客商纷至沓来,天宫庙里的香火越来越盛。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当地香客和慕名而来的商人都云集此地举行庙会,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旺发达。天宫庙从此名扬四方。盛名远扬。 搜集整理:赵完全
天宫庙镇的传说故事
天宫庙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西周属郜国。天宫庙原名油铃集,更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年麦收时,玉皇大帝驾云到人间察看。当行到油铃集上空时,见一老农正在用一头牛拉着石磙轧场,烈日当空,人疲牛乏,玉皇大帝随起恻隐之心,便降落云头,用手指点一物,随即化成一匹骏马,自己点化成一位老翁来到场边,把马交给老农,声称帮他轧场,并告知他只管使用,不可饮水。说完便慢慢离去。老农当然感激不尽,千恩万谢。打完场,老农见马大汗淋漓,便把马拴在树下歇息,随后打来一桶水饮马,马饮水后,却化作一滩泥。这时,只见一道火光直冲天空,老农顿感奇怪,忽然觉得刚才的老翁似曾相识,猛想起画上玉皇大帝的模样,这才恍然大悟。玉帝一去不复返,此地空留一滩泥。以后,老农逢人便说,玉皇大帝下凡亲临油铃集,自认为天庭就在油铃集上空,人们信以为真。为祈求玉帝保佑,便捐资在玉帝降落处建起庙宇一座,请人塑造一尊玉皇大帝像和一匹骏马,以便后人供奉。庙宇建成后,决定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日为该庙庙会,每逢庙会,香火甚盛,香客络绎不绝,波及方圆几百里。这时正值麦收前夕,人们祈求玉帝保佑能有个好收成。天宫庙由此而得名。 庙会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衰。现在,每到农历的四月初八,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客商云集于此,一睹玉帝尊颜,同时献上一烛香,向玉帝祈福,以求平平安安,四季发财。有的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便在天宫投资办企业。
传说反映了天宫庙群众勤劳、善良、诚实的美德。
少数民族里的白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白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一次,汉族与白族发生纠纷,引起两族战争。
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马放在一个柜子里,每当敌人冲杀进来,王子便打开柜子,一念口诀,柜子里的泥人、泥马瞬间变成勇猛的将士,跟随白族王子与敌人拼杀,直杀得势力强大的敌人丢盔弃甲,才收兵回寨。
尽管这样,白族王子还是被敌人逮住了二十多次,每次被逮住就被拉出去问斩,可是每次都砍不死,他跑回来第二天照样威风凛凛地带领将士冲锋陷阵。大家感到十分奇怪,谁也不知这其中的奥秘。
一次,白族王子又从虎口中逃回来,夫人为他接风洗尘,酒后便问:“夫君啊,你是英雄还是圣人,为什么被砍头二十多次都不死。”
白族王子相信自己的妻子,就悄悄地告诉她:“夫人啊,神给我的头,用坚硬的刀是砍不死的。要想叫我死,必须用狗肠子绑住我的双臂,用尖刀草杀我才会死,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后来,敌人因杀不死王子,每次打仗都被王子的泥人打败,他们觉得长久下去,伤亡会更惨重,就想出一条毒计,出重金买通王子的妻子,知道了王子的致命弱点。在一次交战中,王子不知道妻子出卖了他,仍橡往常一样奋勇拼杀。
这次战斗,他不幸又被敌人逮住,敌人真的用狗肠子绑住王子的双臂,拿尖草将王子杀死了。
王子遇难时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百姓们左盼右等不见王子胜利归来,便燃起火把四处寻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岭,还是找不到。
以后,白族人民为纪念王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就都点燃火把去寻找王子。尽管找不到,却总抱着一个希望。久而久之,便成为传统的白族火把节。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扩展资料:
白族又称白子、白尼、勒墨、那马,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白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有着独特的民族节日;他们的村寨大多分布在湖滨、河畔以及交通便利的平坝上,每个村寨基本保留着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形式。
白族有着自己的服饰,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白族的刺绣、扎染、木雕等手工艺品深受国内外的游客的喜欢;白族各种风味名吃更是倍受青睐。
白族禁忌。
大理白族旧的禁忌比较多,诸如正月初一,不能到别人家串门,特别忌讳妇女登门。平常探亲访友,一般都在下午或晚上,进门切忌蹬坐门槛。白族待客时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礼俗,雀拉屎在头上不吉利,神的诞辰日或祭祀期间为“性忌日”,禁止性生活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族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