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蛙人:潜水22米像进地狱
作者:eric 时间:2023-10-03
导读:考古所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冯雷与队员正在进行考古作业 近期,一支国家级专业考古队伍将到丹东,调查甲午海战期间沉没的战舰遗址,其中包括致远舰。水下的调查如何进行?沉寂百年的文物又如何重见天日?日前,记者采访到辽宁水下考古者,为您解开这些疑问。 潜水到达22米就像进入..."
考古所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冯雷与队员正在进行考古作业 近期,一支国家级
专业考古队伍将到丹东,调查甲午海战期间沉没的战舰遗址,其中包括致远舰。水下的调查如何进行?沉寂百年的文物又如何重见天日?日前,记者采访到辽宁水下考古者,为您解开这些疑问。 潜水到达22米就像进入地狱 由于水下考古资质证书考核严苛,加上该工作的危险性,全国现具有水下考古资质证书的只有80来人,目前还在从事该工作的只有50余人。 目前辽宁具备水下考古资质证书只有3人,其中一人已不再从事水下考古。剩下的两人是38岁的冯雷和31岁肖新琦。两人都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工作人员。 肖新琦从事水下考古已有3年,他说自己还是新人,;水下考古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 一名水下考古人员,不仅要拥有世界潜水联合会国际潜水员CMAS三星证书,能在30米以内的水深工作,还要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 肖新琦在培训期间最初是在7米深的游泳池中训练。第一次真正下水测试是在宁波海域。 他说,当下潜到18米,完全变成了黑夜,别说伸手不见五指,就是拿着强光手电对着自己的手表照,都看不见。 当下潜到22米时,除了身边紧紧拽住的同组队员外,周围任何人都看不见,一点光都没有了。;又冷又黑,感觉就像到了地狱。;当摸到海底的绳子时,他心里才感到安全。 背负20多公斤一次下水只20分钟 有着10年水下考古经历的冯雷说,水下考古是一项集体工作,单个人是永远也无法胜任的。按照规定是两人一组,如果与队友失去联系一分钟,必须浮上来。 考古人员的装备一般是潜水衣,厚度在3至7毫米,分薄厚款。因为水下环境复杂,潜水衣可以帮助考古人员抵挡住珊瑚石的划伤等。水下的工作艰辛程度远远超过陆地发掘。由于巨大的浮力,考古队员必须腰系4至5块总重达4到5公斤的压铅,同时背负重达15公斤的气瓶才能沉下海底。为保持身体平衡,队员们必须双膝跪地支撑身体,互相
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此外,还有潜水刀、强光手电等。水下动作必须轻缓,动作幅度稍大,会让海底沙子影响视线。;人在陆地上每分钟呼吸20升的空气,而在水里就达到了60升。如果潜下20多米深的水域,一个气瓶,也只能维持半小时。 ;冯雷说,一项水下作业,要求考古人员在20分钟内上来。;当气瓶显示红线时,也就剩下50帕的气压,仅够几分钟,非常危险了。;文章推荐:大嗓门 人体悬浮 八国联军 玛雅考古重大新发现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