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投放并回收南极潜标系统 有助环境研究
作者:eric 时间:2023-11-16
导读: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2月20日电(记者崔静)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日前在南极第三大湾普..."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2月20日电(记者崔静)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日前在南极第三大湾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回收一套潜标系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成功投放并回收潜标,潜标
记录的观测数据将为研究南极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回收的潜标系统主要由温度盐度采集器、沉积物捕获器、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和浮球组等设备组成,主要对南大洋的温度、盐度、流速等数据进行长期观测,分析普里兹湾冰间湖形成和维持的过程,为研究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洋、海冰、大气之间的相互作
用提供支持。 这套潜标系统是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2009年12月6日在前往中山站的途中布放的。截至回收之日,该潜标已连续进行了2个多月的成功观测,获取了理想的观测数据和样品。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薛宇欢表示,这是中国首次通过潜标获取长时间、不受海面气象条件干扰的南大洋定点观测数据,弥补了长久以来中国南大洋考察以走航观测和大面站观测为主要观测方式的不足。 南大洋又名南极洋,包括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积约3800万平方千米,是唯一环绕地球并东西贯通的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尽管科学研究表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是南大洋底层水的两个主要生成源地,但作为南极第三大湾的普里兹湾是否也有南大洋底层水生成源地,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薛宇欢说,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将有助于科研人员调查南极普里兹湾内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获得普里兹湾是否也有南大洋底层水生成源地的直接证据,进一步了解南大洋在全球大洋环流过程中的作用。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