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科学家是如何计算出距离和质量的?
天文学家经常告诉我们,某某颗恒星距离我们多少万光年,质量又是太阳的多少倍,那么很多人会有所疑问,这些恒星距离我们如此之远,天文学家们是如何知道这些恒星的数据呢?
其实恒星虽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天文学家们却发现了多种方法来揭示这些遥远恒星的秘密,如计算质量的方法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假如一个行星系统是一个双星系统,也就是拥有两颗恒星,那么通过观测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和半长轴,便可以解出恒星的质量之和。
如果能分别测量出两颗恒星的轨道半径,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各自的质量。不过开普勒第三定律只适用双星系统,而如果是单星系统,那么就需要分析恒星光谱。
所谓恒星光谱就是恒星表面光强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关系图谱。光谱中包含着关于恒星各种特性的信息,光谱的形态决定于恒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因此,恒星光谱类型的差异反映了恒星的性质。
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中发现,质量越大的恒星光度越强,同时温度也越高。也就是说通过恒星的光度就能大概的推测出恒星的质量,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恒星光谱分类系统,是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在19世纪末提出的哈佛系统。
哈佛系统将恒星光谱分为O、B、A、F、G、K、M、等类型,
如O型光谱恒星:温度在30000-60000K,颜色呈现出蓝色,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260倍以上
B型光谱恒星:温度在10,000-30,000K,颜色呈现出蓝白色,质量是太阳质量的3.2~20倍
A型光谱恒星:温度在7,500-10,000K,颜色呈现出白色,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8~3.1倍
F型光谱恒星:温度在6,000至7,500K,颜色呈现出淡黄白色,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2-1.7倍
G型光谱恒星:温度在5,000至6,000K,颜色呈现出黄色,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9-1.1倍
K型光谱恒星:温度在3,500至5,000K,颜色呈现出橙色,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8-0.5倍
M型光谱恒星:温度低于3,500K,颜色呈现出红色,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0.5倍以下。
通过恒星光谱类型我们可以得知太阳是一颗G型恒星,因为G型恒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9-1.1倍之间,所以太阳也常常被称为是黄矮星,通过对恒星光谱的分析不仅能够知道质量,还能知道恒星的寿命。
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发现,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质量越小的恒星寿命越长。我们知道恒星的发光原理是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由于小质量恒星的内部温度和压强较小,核反应会相对温和,而大质量恒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强大,使得核反应剧烈,在剧烈的核反应中燃料就会消耗过快。
因此大质量恒星寿命非常短暂,如蓝特超巨星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几百万年左右,而红矮星的寿命可达上千亿年。由此通过分析恒星光谱,就能够确定恒星的剩余寿命。
那么恒星的距离是如何得知的呢?虽然这些天体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得出他们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是三角视差法,三角视差法一般用于测量距离地球100光年之内的恒星。并且需要用到地球公转轨道来作为基线。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会形成一个圆形轨道,而我们在1月份和7月份期间记录一颗恒星的所在位置,那么将两次观测到的恒星位置变化的一半得出视差角,就可以计算出恒星的距离。
第二种是造父变星,造父变星是宇宙中一种奇特的恒星,亮度光度变化具有周期性,他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变亮然后变暗再变亮,这个周期我们称之为光变周期。并且它的光变周期越长,其光度就越大,而天文学家通过光变周期来估算出造父变星的绝对星等和视星等,然后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第三个是哈勃红移法,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一个来自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在观测遥远的天体时,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大部分星系都存在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是一个天体远离我们时,光的波长变长,光谱的颜色会向红色端移动,反之靠近我们光的波长变短,光谱的颜色会向蓝色端移动,也就是蓝移现象。
由此当时哈勃得出大部分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并且还发现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只要测出星系的红移值再得出退行速度,就可以知道该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
因此当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某某天体距离地球多少光年,质量有多大,并非是瞎猜,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得出来的!虽然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将会更加的精准。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假若全球只剩下100人 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 [科学探索]欧洲发现1000万年大熊猫化石,验证大熊猫祖先在欧洲
- [科学探索]商朝恐怖文化 活人祭祀、吃人肉杀婴儿以镇宅
- [科学探索]什么年龄不适合过生日 过生日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 [科学探索]中国十大高颜值女运动员 各个美貌与才能并存真正女神
- [科学探索]中国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第一揭秘人类起源影响世界
- [科学探索]远古沃那比蛇是什么蛇,比泰坦蟒更凶的6米巨蛇(能吃恐龙)
- [科学探索]去健身房的那点事,健身需要知道的12件事情
- [科学探索]盗墓的禁忌与规矩 盗墓人有什么忌讳(轻易触碰会出事)
- [科学探索]恶魔的眼泪为什么得名?美丽到震撼确实名不虚传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