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天”的年轻人
小账本里看发展
“想上天”的年轻人
两个月前的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嫦娥六号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这是中国第二次在月背着陆,此前从未有其他国家在这里软着陆过。
与此同时,地球轨道之外的鹊桥二号打好配合,为嫦娥六号的探月工程任务在地月间架起“通讯之桥”……星空之上,我国航天事业正描绘着壮阔图景,人类对宇宙最前沿的求索持续前行。
从新材料、控制软件研发到精密结构车间,无数航天人在各领域发挥着“光和热”,共同演绎着一场团体接力赛,航天员和航天器得以“手可摘星辰”。
航天科技融合了多个学科和工程技术,集中体现着国家科技发展的综合实力。我国航天技术为何能走在最前沿?有这样一群梦想着“上天”的年轻人,从他们记录新材料研发的“小账本”中,答案见微知著。
“干别人没有的,解决下一代产品无材可用的难题”
在航天三院306所先进耐高温结构复合材料研制团队的办公室里,挂着一条“初心炙热,铸就航天神剑;匠心磅礴,必成国之重器”的条幅。
前不久,得到获奖消息的柯博士站在条幅下,手中紧握着那份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通知,向记者诉说起几年前做出决定的那个午后。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材料研发承担着推动航天装备升级的重担。几年前,由于技术储备不足,部门的研发成果没搭上航天任务的“列车”。部门研发要何去何从,大家心里都没底。
柯博士说,彼时团队负责人带领大家形成了共识:从多个方向瞄准下一班“航天列车”,就像养上一群“小猪崽”,最壮实的那头肯定能冲出重围赶上车。
研发团队进行探讨。受访者供图
材料学是一片蓝海,耐温性、强硬度、延展度等性能都是一朵朵“浪花”,只有在海浪中踩准合适的浪线,冲浪板才能立得稳。因此,研发新材料并非选择题,而是要饱和式研发。多种材料并行研发的策略,确保至少有一条路线能够成功。
在新材料这条赛道上,从不同的跑道出发,“饱和式”研发团队都有着同样的目标——搭上下一趟“航天列车”。
瞄准现有技术的薄弱环节,考虑到耐高温领域绝对是未来的方向,柯博士认领了耐高温结构复合材料这头“小猪崽”。“干别人没有的,解决下一代产品无材可用的难题。”回忆起当时的决定,性格乐观的柯博士说。
剑指高峰,铆足干劲。带着搞点大事的决心,柯博士与团队就这么出发了。
“小金猪”坐上“航天列车”
团队选定了聚酰亚胺——一种顶级的耐高温材料,相对而言,材料成型的难度也是顶级的。
“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柯博士回忆起开始的艰苦,由衷感叹,这只“小猪崽”还是只“小金猪”,养它长大的原材料,价格高昂。
新工艺,高成本,再加上团队自己研究的新设备,“小金猪”安全成长的压力很大。
每当材料高温成型,这中间几十个小时的过程,团队人员必须轮班盯着,生怕出现一点差错。用上十二分的耐心,材料的成型工艺越来越成熟稳定,“小金猪”在团队的精心喂养下茁壮成长。随即,一个搭乘“航天列车”机会摆在了团队面前。
研发团队在观察数据。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项压力容器的研制任务,拿下任务只需要克服两个难点:一个是从无到有的突破,由于这类产品从没用过复合材料,设计参数没有任何参考;一个是材料性能的颠覆,专家认为团队选用的材料不适合缠绕,不可能做成压力容器。
两年时间,不断调节成型参数、几百个试样,团队突破了缠绕技术,也支撑起了设计数据输入。一次、两次、三次……“小金猪”的稳定性一步步提高,完美通过了压力试验,又在后来顺利通过了振动、冲击、液压等一系列试验考核,成功搭上了通向星辰大海的“列车”。
手握团队申报的“航天科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通知,柯博士抬起头,凝望着条幅上大大的“初心”两字。
养成更多“小金鼠”“小金牛”
业内专家曾分析,未来极具潜力的新材料必须是先进材料,首先它的性能是超过原有或当下材料;其次它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应当是可预见的——与柯博士团队的“小金猪”研发思路不谋而合。这是我国新材料产业支撑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生动缩影。
见微知著。在航空航天之外,新材料技术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等产业中广泛应用,展现出我国新材料研发、制造、应用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
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和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专业技术人才达16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位;国家实验室、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基地等达400余家;2023年新材料企业达165.13万家,产值超过7.7万亿元,约占我国GDP的7%。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产业版图,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的新赛道。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新材料产业持续创新发展,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嫦娥六号、国产大飞机C919、“奋斗者”号、复兴号动车组、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地壳一号……新材料的价值不断凸显。未来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天问三号、“人造太阳”等,也都需要新材料更高水平的“发挥”。
凭借“小金猪”,团队争取到了更加先进的研制生产条件,为培育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柯博士说,团队怀着创新突破的决心、扎实钻研的恒心,会为养成更多“小金鼠”“小金牛”奋勇前进。(焦磊)
来源: 人民网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远古恐怖生物森林鳄 已灭绝的可怕生物(强大咬合力)
- [科学探索]盘点人死前的15种征兆,出现一种你就被死神盯上了
- [科学探索]上龙PK沧龙谁更强?上龙vs沧龙区别是什么
- [科学探索]李保田为何不演戏了?据说因为戏霸被封杀是真的吗
- [科学探索]科学家晚年都在研究神学?他们都称: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 [科学探索]多大速度可以逃离地球?第六宇宙速度是什么样的
- [科学探索]自然界第三种生物太古生物,极端环境依旧正常生存
- [科学探索]指月亮割耳朵科学解释,被割伤纯属巧合(教导尊敬月亮)
- [科学探索]红色的月亮会死人吗 血月出现三年内有灾?(封建迷信)
- [科学探索]人类能离开太阳系,飞出银河系吗?(光速需要3万年)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