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文物触手可及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3日电(记者王春燕、任彦逸)除了趴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仔细观看,还有什么方式能对文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不仅是很多游客的困惑,也是很多博物馆和相关企业努力的方向。
8月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本届“博博会”主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 数实融会”。漫步博物馆和相关企业的展位,多种科技手段令人看到了逛博物馆的新方式。
8月23日,第十届“博博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在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的展区里,两个展柜的人气格外高,展柜四面都是玻璃,其中一面看似普通的玻璃,其实是可以触摸的显示屏。通过点击屏幕上的“介绍”“复原”“三维”“佩戴”“解读”等按键,就能对玻璃展柜中的文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据该公司区域经理褚召飞介绍,这个显示屏运用芯片显示技术,在透明玻璃展柜上形成浮空立体的产品多媒体图像,在展示实物展品的同时播放多媒体信息,展现文物背景、恢复文物原貌,有效提升博物馆展览的吸引力。
展商在向游客介绍可触摸显示屏。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
“不好意思,VR眼镜现在没电了。”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区的元宇宙博物馆体验中心,苏霄抱歉地对跃跃欲试的游客们解释着。开展还不到2个小时,两个VR眼镜已经没电了。苏霄笑着说,“低估”了大家对元宇宙的兴趣。
苏霄介绍说,元宇宙博物馆其实是基于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打造的创新体验模式。这种体验模式中,最令人惊艳的当属复刻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模型。
大报恩寺琉璃塔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但不幸毁于战火。“我们基于海量的数据,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了一个琉璃塔模型,并应用在虚拟现实中。游客在VR体验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年的琉璃塔,还可以了解到琉璃塔当年是如何建的、为什么建等知识。”苏霄说。
游客在体验交互设备。新华社记者 任彦逸 摄
在一家名为清华工美的展厅门口,一个关于北京中轴线的沉浸式体验区域,吸引了很多观众。站在体验区域正中间,人仿佛置身半空中,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飞速地一一闪过,效果非常炫酷。该展厅的工作人员刘宗卓曾参与过多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他表示,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近年来非常受欢迎,“这种炫酷的效果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样的文物展品,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刘宗卓说,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在布展时更多地从受众视角出发,让展品或文物“活”起来,使得观众更愿意去体验和感受,并且让他们在走出博物馆后愿意再来。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黄鼠狼附身科学解释,不存在附身(只是一种癔症性精神病)
- [科学探索]宇宙虫洞是什么,宇宙中的任意门时光隧道(扭曲空间/穿越)
- [科学探索]物理学四大神兽之谜,两个被杀死两个继续研究
- [科学探索]麒麟什么属相不相配?什么人不能佩戴麒麟
- [科学探索]美国死亡深潭解密 超级危险人们争先下跳
- [科学探索]爱因斯坦的智商测试题:谁养鱼!只有2%的人做得出
- [科学探索]霍金预言2600年人类灭绝,世界末日真的来了(人类毁灭)
- [科学探索]盗墓的人为什么不怕鬼 鬼神之说不可信(胆大的人才盗墓)
- [科学探索]霍金认为外星人在人类中间吗,能和他们说话吗
- [科学探索]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每一匹都非同凡响大有来头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