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点火成功,中国空间站实验柜太牛了,载荷比国际空间站高两倍
中国人独立研制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载荷比国际空间站高两倍。前不久,还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太空中的火焰究竟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奥利给!
目前,中国空间站共部署了14个科学实验柜,每个科学实验柜高约1.8米,宽约1.1米,深度0.9米,虽然只是一个小柜子,但在地面上铺开了可能是一个几十个平方甚至100个平方的实验室。
把一整个实验室塞到一个不到两个立方米的柜子里面去的,难度是极大的,研制技术涵盖了结构、气液制冷、高速通讯、航天工效学等多个学科,复杂程度不亚于一颗卫星。
研制过程最大的挑战是减肥!
这些科学实验柜要进行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等学科领域的上千项科学研究,这就意味着这些小柜子要足够坚固,足够能装,还要足够轻巧。
火箭的推力是有限的,柜子本身的重量越轻,可以装的科学仪器就越多,目前我们实验柜的承载能力是1比4,也就是100千克的实验柜可以带上去400千克的科学载荷,比国际空间站要高了两倍。
那么,什么样的实验在地面不能完成,非要去太空呢?
我们知道,在地球表面做实验,有很多“基础参数设定”:例如每个物体都会受到重力,无法完全抽成真空的实验空间,随处可见的细菌、灰尘等污染物。
而来到太空之后,这些因素就都不见了,全新的实验环境会带来全新的发现。
比如研发新材料,很多材料我们可能在地面上已经反反复复实验了成千上万遍了,但送到太空,就可能会激发出新的性能!
再比如,国际空间站上有一个电磁悬浮实验装置,在地球上我们融化金属需要一个容器,在太空里就不需要了,金属融化以后仍然飘在那里。
再比如,为了研究量子力学,科学家可以在低温下束缚住一个原子,在地面上原子所受的重力虽然微乎其微,但仍然会让他快速脱离束缚,而在太空里原子就跑不了。
甚至在微重力环境之下,很多疾病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癌症等等,可以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目前,中国空间站的科学实验柜频频传来捷报——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首次获得了10-7g量级的微重力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成功开展了6种、172颗金属材料的科学实验;生命生态实验柜首次在轨实现了水稻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2月16日,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柜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
由于不受浮力的影响,和地面相比,空间站的火焰会“虚胖”一些,它的内焰和外焰的形状和颜色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里面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区域,是地面观测不到的。
除此之外,我们是国际上首次把燃烧的速度场检测带到空间站的国家。在2023年底之前还将完成40次以上的在轨燃烧实验,包括近极限火焰动力学、火焰合成纳米材料、火焰碳烟生成等科学实验。
我是奥利给,下期接着聊。
#梦天舱燃烧实验柜首次点火成功##配备8个科学实验柜,梦天实验舱能完成哪些科学研究?##揭秘问天实验舱生命科学实验柜#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