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飞过日本军港头顶,每90分钟一圈,这就是空间站的意义
“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已经有1年多了,先后有3批9名中国航天员进驻过,对接过6艘飞船。然而很多人至今还是不理解,我们为何非要搞空间站?为何要花那么多钱搞航天?最近官方公布的一组图片,恰恰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国空间站最美照片应该是这张
从图片上看,“天和”核心舱飞过日本列岛上空,美军驻扎的横须贺军港清晰可见。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也就是说,相当于我们的空间站每90分钟就飞过他们的头顶一次,永不停歇,知道意义在哪儿了吧?
天和核心舱组合体飞过日本头顶
动态效果
实际上,空间站最早就是军用的,苏联发展空间站的目的,就是战略侦察和占领制高点。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领空不能随意侵犯,但85公里以上的高度,却不属于领空,是太空,卫星和空间站可以随意穿越。以现代侦察和拍摄设备,在85公里之外,哪怕是三四百公里之外,给目标拍照,简直太清晰了,跟进入领空拍照侦察的效果差不多。
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北京夜景
所以苏联发射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军事用途,航天员也都是军人,甚至其中的礼炮2号、3号和5号空间站,更是属于纯军事用途的Almaz型空间站,装备有各种先进的侦察设备和武器。
礼炮二号就是纯粹的军用空间站
而为实现战略侦察的目的,很多空间站都带太空望远镜,比如我们的“天宫”,原先就计划在“梦天”实验舱上配备太空望远镜,后来改为与空间站共轨运行的“巡天”光学舱,甚至连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都专门配备有一套“太空望远镜”系统,它能对天观察,当然也能对地观察。
神舟五号轨道舱专门配备了太空望远镜
而美国“自由”号空间站的太空望远镜配置更为极端,竟然是两个类似“韦伯”的配备,主镜由多个蜂巢形镜面组成,也有副镜和3个支撑杆。如果参照“韦伯”最远132亿光年的探测距离,掉过头来观察地球,不会连地上的蚂蚁都能看清吧?
美国自由号空间站准备配备2台“韦伯”
也有人说它是激光武器
说到“韦伯”,咱们不妨多聊几句,最近它传回了几张照片,让我们见识到了从几千光年到数十亿光年的壮丽宇宙,令人大开眼界。但最震撼的,其实是它拍摄的一张木星照片,竟然连木星附近的卫星和小行星都能看见。
韦伯拍摄的木星照片,连卫星和小行星都拍到了
其实,这也是最恐怖的,在数亿公里之外对小行星进行成像,这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复眼”的目标,没想到“韦伯”已经能够办到了。再加上去年发射的DART小行星碰撞试验飞行器,“看见”小行星,然后让它改变轨道,砸向其他国家,你可能连敌人是谁都搞不清楚,还以为是天灾。
还可以给奥陌陌这个的不明飞行物拍照
而在“自由”号空间站上,类似“韦伯”望远镜的配置,也有同样的功能。幸运的是,“自由”号空间站最终未能变成现实,美国将它的技术和俄罗斯“和平”2号结合,建造了如今的国际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没有配备类似“韦伯”的望远镜,更多体现的是科研的价值。
但美国也偷偷夹带很多军事设备上去了
说到科研,除了军事用途之外,空间站也能提供地面实验设施所不能提供的低重力、宇宙空间环境等条件,因此也被用于进行各种科学试验和研究,而且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太空的任务专家,相比军人出身的专业宇航员,也越来越多,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美好结果。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