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载人登月将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15日透露,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目前已初步规划月球科学、月基科学和资源勘查利用3个领域9大方向的科学目标。
中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当天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该规划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林西强回答媒体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10月15日,《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在北京正式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他介绍说,未来十年,中国空间站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这四大研究领域,安排有32个研究主题,准备滚动实施上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其中,围绕空间天文重大前沿问题,中国将发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米口径巡天空间望远镜,目前已在北京、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应科学中心,部署7个研究方向、24个研究项目,有望在宇宙学、星系科学、银河系、太阳系天体、暂现源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科学突破。
下一步,中国还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载人月球探测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彰显大国担当的战略实践。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要发挥好航天员在月面开展探测活动的独特优势,将为中国探索地外天体提供更为广阔的历史机遇。
针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何推动空间科学发展的提问,林西强回应称,经过30多年实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工程目标,同时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成果。
在载人航天阶段,安排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领域方向最广的空间科学计划,当时共有28项实验均为中国国内首次开展;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又安排50余项科学实验,引领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快速发展;在空间站阶段,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天宫”空间站舱内有14个科学实验柜,5个应用载荷通用支持平台,在舱外也配置3个暴露装置以及其他载荷适配器,目前已在轨开展百余项科学实验,也通过神舟飞船6批次返回百余项科学样品,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
林西强表示,总的看,中国空间科学发展为保障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提供有力支撑,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也为中国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可以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中国的空间科学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完)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