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的真实生活,其实是:臭气熏天、充斥着死皮细胞
想象一下,漂浮在无重力的环境中,穿越宇宙的时候,身边环境的整个气味都是一股臭味,这些臭味是不可能去除的。
你肯定好奇不说,太空生活可是非常优越和理想的吧,怎么沦落到只能与难以忍受的臭味相伴咋。
但实际上,国际空间站的生活就是如此,对于宇航员来说太空生活是要忍耐一系列臭味和脸上满满的死皮细胞。
我们现在就跟随“太空生活”的镜头,来逐步揭开国际空间站的真实生活。
国际空间站建造的艰难。
国际空间站又被称为“国际空间站”,它是一个共同被世界上多国所拥有的人造航天器,也是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航天器。
1998年7月12日发射升空以后,国际空间站就一直像一个不断修葺中的家一样不断进行着修建,在建造了21年以后,于2023年3月30日的时候国际空间站就已经全部建造完成了。
国际空间站可以为宇航员提供长达18个月左右的连续微重力环境,宇航员在这里可以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同时还会对长期的太空生活进行研究。
直到现在已经有着超过240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生活过,国际空间站作为全人类的投资,分别有着中国、俄罗斯、美国以及欧盟、巴西等国家进行共同管理。
能够聚集全球多国的航天力量一起合作设计并且建造而成,也不禁让很多人对国际空间站的内部有着非常好的印象。
但其实根据宇航员们所上传出的许多视频来看,这个“科研前沿阵地”实际上是一处待开发的实验空间。
那么国际空间站内部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宇航员们在这其中又是如何生活的?
国际空间站是怎样在经过21年的漫长建造后终于建造完成又走到了如今面临退役的境地?
国际空间站的真实生活。
在进入国际空间站之前,宇航员们通常只需要将自己的物品通通放进一个大箱子里就可以了,然后专心等待自己出舱后再来打开这个箱子。
然而,当他们最终进入国际空间站时,他们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地方。
因为宇航员们是由不同国家的机构招募和培训的,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因此,尽管每个国家都带了许多物品,但宇航员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划分区域,将各自的东西分开放置。
然而,在这种微重力环境下生活,无论是什么东西,都必然会漂浮在空气中,要不就是落到地上,要不就是粘到墙壁上。
这样一来,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一切都会形成污垢,并变得难以清除。
而且,由于宇航员们经常需要执行各种任务,他们往往很难抽出时间来清洁这些污垢。
更不用说,他们的衣服也不能随意更换,每隔几周才能换一次,而这种逾期不替换衣物清洗体味就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尤其是,在频繁出汗的日子里,我们习惯于用浴巾擦拭全身,以便快点入睡,可是在太空中,汗水会随意顺着身体流淌,每次都停留五分钟左右来消散。
这样一来,宇航员们脱落在身体上的死皮细胞就会飘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积累,这些死皮细胞就像污垢一样,变得越来越难以去除。
因此,有不少宇航员亲身经历过,在睡觉前不小心乱蹭,第二天醒来发现额头上有很多白色固体物质。
这就是他们害怕见到的一层死皮细胞堆积物,它们不仅影响形象,还影响健康,所以宇航员们感到非常困扰和绝望。
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在封闭舱中的空气很难达到它所处高度应有的清新程度,因此会失去氧气并产生异味。
而且,在这样的微重力环境条件下,宇航员们无法简单如在地球上一样弹掉汗水和死皮细胞,只能留下它们随着时间逐渐转变成污染.
国际空间站的科研意义。
虽然国际空间站内部环境艰苦得让人意想不到,但它依然是一个被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国家研究设备。
自1998年发射以来,目前已经支撑全球大约300多项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国合作取得进展。
这些研究中有些令人印象深刻,那么这些令人赞叹的研究成果具体有什么呢?
生命科学是一项重要领域,因为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可以导致人类身体产生许多不同于地球环境的新变化。
因此,对于航空航天医学来讲,了解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生理反应以及如何预防并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研究骨质疏松症、肌肉萎缩等疾病。
物理学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太空中存在着许多在地球上根本无法获取或无法模拟的条件,例如真空、微重力和辐射等特别条件。
因此,这些条件为物理学家的众多实验提供了重要机会,并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宇宙如何运作,并应用于技术发展上。
材料科学方面,一些材料在地球上无法获得或无法生产,但在太空中却能够制造出新的材料或化合物,这将为材料科学领域打开新的研究领域进程,并为未来技术进展开辟新机会。
生物医学方面,太空中的微重力和辐射等特殊条件让科学家们能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疾病和治疗过程,例如,
国际空间站曾经用于研究运动诱发的大脑血管反应,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还有其他领域例如植物生长研究、油水流动行为研究以及燃烧行为研究等,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科学进展作出了贡献。
总之,虽然国际空间站目前面临退役,但它仍将在全球科学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尽管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并不容易,但这些艰苦条件换来的却是更多科研成果,并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进程。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2025上海居转户最新政策发布!
- [科学探索]金星曾经和地球相似,为何如今却成了炼狱般的世界?
- [科学探索]一核多点,北京科幻产业布局逐渐形成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发布——晒晒中国空间站的
- [科学探索]2025科学跨年之夜 前来报到啦!
- [科学探索]中国太空科技崛起,美国为何在太空领域显落后?风洞技术成关键
- [科学探索]2024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四川这个“大国重器”的发现入选
- [科学探索]聚焦“中国天眼”等大科学装置 科学纪录片《打开宇宙之门》即将
- [科学探索]腾讯再战,网易豪赌!盘点2024年12月版号里值得关注的游戏
- [科学探索]2024中国向“新”而行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