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 VS 中国空间站:谁主太空风云?
在如今的太空探索这块儿,空间站的作用那可是相当重要。像国际空间站(ISS)这种长期在轨道上运行的国际合作项目,还有咱中国自己独立搞出来的中国空间站,都给人类了解太空、进行科学研究立下了大功。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 1998 年,系由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协同参与构建。历经多年的组装与拓展,现已成为当前在轨运行的规模最为宏大的空间平台。其长度约为 109 米,宽度约为 73 米,质量约为 420 吨,内部加压空间达到约 916 立方米。轨道高度约为 400 千米左右,轨道倾角为 51.6 度。自1998 年部分组件发射升空并开始组装以来,已经持续运行了超过 25 年。
我国空间站的建设稳步推进,以 “天和” 核心舱为基础,逐步添加 “问天” 实验舱和 “梦天” 实验舱等模块。2023 年 4 月 29 日,“天和” 核心舱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其中核心舱长度约 16.6 米,最大直径约 4.2 米,质量约 22.5 吨。整个空间站建成后,预计质量将达到 100 吨左右,内部活动空间约 110 立方米。轨道高度约为 340 - 450 千米,轨道倾角约为 42 - 43 度。
我国空间站
因为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呀,美国在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方面那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就因为这样,美国通过一系列立法手段(就好比 2011 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把对 NASA 和咱们国家合作的限制做得严严实实的。
一方面呢,美国一直把咱们国家视作潜在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在航天这种高科技领域,他们对咱们处处存有防范的心思。比如说,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总是对咱们遮遮掩掩。
另一方面呢,美国主要是为了技术保密,再加上保护他们所谓的知识产权,所以压根就不愿意把他们那些关键的航天技术分享给咱们,特别是在像高科技的太空站项目这种重要领域。
在 2023 年,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不少政治因素的干扰,其中尤其是美俄关系变得紧张这一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科学项目实验不得不推迟进行。比如说原本计划好的某项太空生物实验,就因为这种紧张局势而无法按时开展。
但是呢,在被 ISS 拒之门外以后,咱们国家压根就没灰心,更没有放弃对太空的探索,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自己搞空间站项目。
2003 年的时候,那可是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咱们成功地把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浩瀚的太空。打那以后,咱们国家就加快了空间站计划的推进步伐。就像跑步比赛中加速冲刺一样,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2023 年,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咱们发射了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了自主的空间站“天宫”的建设之旅。
如今咱们国家的空间站(Tiangong)那可真是了不起,不仅能让宇航员长期舒适地驻留,还能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而且呀,它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欢迎国际合作的平台。就因为这样,已经和众多国家还有组织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前段时间,美国的两位航天员在太空中被困超过 6 个月,他们为啥不找咱中国帮忙呢?说到底啊,是因为他们拉不下脸,觉得不好意思。最终,NASA 没办法,只好找到了老马,让他们搭乘明年 2 月的 SpaceX “龙”飞船返回地球。
我国空间站的建造与使用彰显了我国于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与卓越成就,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为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