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允许17国进入,为何拒绝美英,而让非洲一小国通过?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臻不错
编辑| 照雪下玉关
2023年6月,随着神舟十二号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对接,中国也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这不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世界人民而言也是一样。
因此,中国政府没有藏私,而是直接将空间站开放,允许其他国家的航天人员进入,与咱们合作共赢。
闻听此讯,仅在第一时间就有二十七个国家向中国递来了橄榄枝,而在慎重考虑之后,我们亦是通过了十七个国家的申请。
他们分别是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巴基斯坦、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波兰、沙特、日本、印度、墨西哥、秘鲁,以及肯尼亚。
自己的空间站,想邀请谁就邀请谁,这是我们的自由,然而令国人感到诧异的是,就是因为这份名单,竟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笔者看来,这些成功“入围”的国家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和咱们关系要好的,就比方说俄罗斯、巴基斯坦,而第二类则是自身技术强大,对中国航天事业有所帮助的,例如法、德、意、日、荷、西、瑞、比、挪。
第三类是像波兰、印度、秘鲁这些地理位置极佳,且真心实意请求我们的国家,至于第四类就是沙特这位独一号的大财主了。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发现了,笔者漏掉了一个国家,那就是非洲国家肯尼亚,而他们也正是世人的主要争议点,在许多人看来,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国根本不配登上空间站,去了能干什么?在太空中跳舞吗?
并且,肯尼亚与中国的关系也就那样,远远达不到俄罗斯与“巴铁”那种程度,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向肯尼亚援助了那么多东西,这难道不能证明二者是好朋友?
的确,这是事实不假,可问题是,一来,中国援助的非洲国家多了,为何其他国家没有上榜呢?二来,大家也说了,是中国一直在帮助肯尼亚,在这段关系中,一直是咱们占据了主导地位,说句不好听的,这已经不能算是朋友关系了,不是吗?
要技术没技术、要钱没钱,关系也没那么到位,这就是世人质疑中国选择的原因所在,并且最重要的是,此举也更像是一种“羞辱”,毕竟就连英美这两个航空航天大国的申请都没有通过,我们却拽上了肯尼亚这个“穷哥们”,这未免有些太“欺负人”了吧?
是的没错,从这些来自网上的言论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中国感到不满的人群主要就是来自英国、美国,对此,相信就连一些国人都会感到不解,认为这一选择有失偏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肯尼亚入选的原因。
肯尼亚能够得到中国的认可,主要原因便是因为他们递交的申请材料,可以见到,肯尼亚在技术层面虽然有所欠缺,可在态度和想法上还是十分出众的。
一方面是态度恭恭敬敬,表现出了自身对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探索的渴望,以及对东道主中国的尊敬与推崇,另一方面,对于“上天”之后的科研方向,肯尼亚方面的科学家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国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方向。
这样有诚意、有想法的国家难道不该入选吗?
反观美国、英国就不同了,尤其是美国,在本次事件中他们值得“吐槽”的事迹有太多太多,例如官方机构“NASA”没有递交申请,居然让一些私营的航天企业前来“竞标”。
还有,美国方面提供的报告材料中,不但语气十分傲慢,内容也令人不齿,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两个孩子,一个买了新玩具,另一个想要一起玩,别人的东西你是不是得精心一点?
但实则不然,他居然想把玩具拆了,还想将其扔出窗外看看质量过不过关。
别说中美的关系本就不好了,就算是亲如一家也没有这么祸害人的吧?
显而易见,美国始终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居然想用中国的东西,做自己的危险实验,假如玩坏了,他们还不打算赔偿,所以我们会选择拒绝并不奇怪,毕竟再过几年,“天宫空间站”就成了宇宙中的“独苗”,一旦出现问题,那可就是全人类的损失啊!
当然,说到这里相信一定会有人提出疑问,不明白明明私人企业不靠谱,为何美国政府不亲自下场,让“NASA”向我国提出申请呢?
想来,以“NASA”的科技水平与先进经验,为了大局着想,中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拒绝他们吧?
确实,如果“NASA”主动一点,咱们还真没有拒绝的空间,可问题在于,目前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早年间,美国方面曾通过了一项法案,内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即“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空航天技术交流”!
至于为何如此,道理也不难解释,要知道,当年的美国可谓如日中天,无论哪个领域都是世界第一,航空航天也是一样,他们担心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偷了美国的技术,这才会提前“布局”,封死了这种可能性。
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不是中国求美国,居然轮到美国求中国了,当得知中国空间站成功升空、对接、载人,并且西方的空间站寿命仅剩七年之后,“NASA”高层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没办法,为了分得一杯羹,美国政府这才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到了用个人企业参与“竞标”的鬼主意,只可惜,个人与国家的体量终归不在一个层次,这才闹出了肯尼亚“当选”、美国却“名落孙山”的尴尬局面。
至于英国也大差不差,毕竟在航空航天领域上他们与美国基本算是穿一条裤子,如今被拒亦是情理之中,不过这又能怪谁呢?当初的中国你们爱搭不理,如今的中国你们高攀不起,一切都是两国自作自受罢了!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