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我国首个空间科学规划,2050年的宇宙探索蓝图》

作者:eric 时间:2024-12-30
导读:据央视新闻2024年10月15日报道,在当日发布的《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中,我国提出了有望取得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主题4“宜居行星”主要是探索太...

据央视新闻2024年10月15日报道,在当日发布的《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中,我国提出了有望取得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主题4“宜居行星”主要是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

该规划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旨在指导我国未来空间科学任务的部署和科学研究。规划还提出了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分为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到20外地人上海落户条件undefined27年,运行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第二阶段是2028到2035年,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研站、太阳系边际探测、巨行星系统探测、金星大气采样返回等;第三阶段为2036到2050年,将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力争在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包括地外生命探寻等相关任务。

这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由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部门等相关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2年多,在广泛征求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

该规划明确了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统筹协同、坚持开放合作。

至205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至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高能时域天文、日地联系、月球与火星成因和演化、微重力物理和空间生命等有基础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持续取得国际一流成果。造就一批空间科学领域的“领跑者”和“开拓者”,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undefined不断增强。

- 第二阶段:2028—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研站等的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在中低频引力波、宇宙黑暗时代、发现宜居类地行星、太阳活动、地球系统响应、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火星生命指征、黑洞和中子星、暗物质暗能量等方向,重大原创成果集群涌现,成为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形成空间科学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领军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 第三阶段:2036—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包括:

- “极端宇宙”: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宇宙重子物质探测。

- “时空涟漪”: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优先发展方向是空间引力波探测。

- “日地全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空间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外日球层探测。

- “宜居行星”: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系外行星探测。

- “太空格物”: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优先发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空间生命科学。

地球是一个能量体,一旦枯竭了,人类生存就没有了资源养护品。再加上人为的争夺和争霸战争的破坏,很快就会出现饥荒和生活用品的紧张!必须滴未雨绸缪,向着遥远的地方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资料,甚至转移到更好的星球生活,搞个空间规划,是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下去的趋势,谁抢占先机,谁就有话语权和决定权,这就是智慧的人类所独有的魅力所在!#空间规划#​#探索宇宙#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518号 电话:13370044850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