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人类史册,再也不用看西方脸色,航空航天科技的水平再跨高度
图为“天宫”空间站
在过去,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完全掌握了全套空间站体系技术,长期以来,由美俄欧日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在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载人空间站体系成功迎难而上,成功建造了“天宫”国际空间站这一载入人类史册的宏伟壮举,中国再也不用看西方脸色,航空航天科技水平再跨高度,短短12年的时间,空间站从建造到人员入驻,这背后有强大的经济支撑。
图为“天宫”空间站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就在规划建设“天宫”空间站的核心模块“天和”舱。不过由于技术上的难关,它在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被完成并参与测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表示,宇航员进入核心舱后有很多任务要做。仅仅是螺丝,就有1000多颗需要拆卸。“天和”重22.5吨,在长征5B重型火箭的搭载下,“天和”最终成功从中国海南岛文昌发射场升空400公里,进入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之中。
图为“天宫”号
“天和”核心舱还配备了对接端口,为未来的实验室模块对接、宇航员太空飞行和补给货运飞船的对接提供可能。为了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准备工作,中国还发射了两个测试空间站天宫-1和天宫-2,分别用于测试空间站的对接程序,以及评估空间站在宇宙中的生活条件,包括增加食物和测量辐射水平。这些都为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除了核心模块“天和”外,“天宫”空间站的组装还包含了两个实验室。
与其他的国际空间站不同,“天宫”空间站的所有模块的大部分电力都由专用的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提供,在“天宫”空间站上,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这使得“天宫”的重量超过60吨,能够容纳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时间停留,并且有能力支持太空行走和科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装置安装在加装实验室模块内,以及太空外的可部署机架上。
图为“天宫”空间站
“天宫”空间站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际科研合作。“天宫”空间站在建设之时,就收到了来自许多个国家的42份相关科研申请。最终,中国选择了九项国际科学实验,用于安装在“天宫”空间站上。其中包括一个研究宇宙伽马射线爆发的光的传感器实验,还有由挪威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太空的微重力和辐射环境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的医疗项目。
“天宫”是近年来中国航天计划的众多显著成功之一。其中包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月球样本返回任务,以及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在当今的太空竞赛中,中国已经成为了新的领跑者。“天宫”空间站作为人类在轨道上长期生活的另一个平台,宇航员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实验成功无疑对规划未来的月球和火星探索工作非常宝贵。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鬼压床是房间不干净吗?鬼压床的科学解释
- [科学探索]达尔文最后的恐怖实验:电击参与者,获得"鬼脸"(残忍至极)
- [科学探索]BMC Biology上 揭晓男性和女性经历的不同而又互相联
- [科学探索]霍金5大预言是什么,2600年地球变成火球(新人种出现)
- [科学探索]真实的冰河世纪:末次冰期(特征、气温和时间)
- [科学探索]行星状星云指的什么?行星状星云重要特点
- [科学探索]世界十大好吃零食 第三颜值和口感并存错过可惜
- [科学探索]项羽手下大将排名 第二极其正直一诺千金出处
- [科学探索]盘点麒麟七大寓意 看看大家了解多少
- [科学探索]世界公认的四大圣人 第1带着神话色彩第3来自中国影响世界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