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场已下降9%,再有1600年就将归零,地球会变成火星?
地球能成为太阳系为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球磁场的存在,它偏转了来自太阳的高能辐射,为生命演化保驾护航。
但是最近科学家通过欧洲空间局的Swarm卫星观测发现,过去200年全球磁场强度平均下降了9%,再这么下去的话地球将会失去磁场,从一颗蓝色星球变成和火星一样的土黄色星球。
虽然目前还无法钻探到地球核心,但科学家认为地球磁场是由地核中液态铁的流动产生,像个巨大的发电机,驱动着磁力线从南极延伸到北极,这个磁盾挡住了太阳风,没有它的话,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撕掉地球大气。
过去200年磁场强度下降了9%,尤其在南大西洋异常区衰减更明显,这片从非洲到南美的区域磁场比别处弱30%,卫星经过时常受干扰。科学家估计磁场强度每世纪下降约5%到6%,若持续下去1600年后可能接近零。
大量火星车和探测器传回的信息都显示,40亿年前的火星曾是个湿润的世界。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有生命,那时它也有全球磁场,强度堪比地球,保护着大气和它的海洋以及可能存在的生命。
但后来可能是因为火星质量太小,核心冷却太快,导致了其液态铁停止流动,于是磁场也就随之消失了,然后火星大气被剥离90%以上,海洋的水分蒸发殆尽,导致这颗星球成了今天的红色荒漠。
但地球和火星的处境其实有很大不同,9%的衰减听起来不小,但在地质尺度上看,这还不算异常,因为地球磁场从不稳定,强度一直在波动,过去7000年磁场平均强度和现在差不多,甚至比百万年平均值高一倍。
古地磁研究显示,磁场每隔25万年左右会翻转一次,也就是所谓的南北极对调,这个过程中强度会短暂降到很低,至于南大西洋异常区的扩展和磁北极的快速移动,这种局部弱化不代表全球危机,1600年后磁场归零的预测,也只是线性推算,现实中衰减可能停滞或逆转。
火星失去磁场,是因为核心冷却发电机停工,地球直径1.27万公里,核心占体积32%,液态外核厚2200公里,远比火星大得多,再加上地球核心温度超5000℃,是靠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热量维持对流的。
所以科学家估计,地球这个发电机还能运转几十亿年,至少10亿年内不会熄火,即使磁场短暂减弱到零,地球的大气密度和引力也远超火星,能留住大部分气体,未必会立刻火星化。
未来几百年内,我们还将对火星进行宜居化改造,但是首要任务也是先恢复火星的磁场才行,否则就算融化火星的南北极冰盖重塑海洋,这些液态水也无法在火星上长期存在,所以火星开发的第一步很可能是挖洞,在火星地下建造宜居空间,躲避地面上的辐射和沙尘暴。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