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正式揭晓,这一系列成果彰显了我国在多个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实力。
此次入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了航天探索、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等多个前沿领域。
在航天领域,“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这一成果意义重大。嫦娥六号成功获取月背样品并开展研究,为深入了解月球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线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形成过程。
信息技术方面,“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突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有望推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优化,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
生命科学领域成果丰硕。“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异体CAR - 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的研究,深入揭示了染色体异常对生殖发育的影响机
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物理领域同样亮点频现。“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在纳米光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光通信、光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为极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量子计算、超导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为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相互作用。“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为开发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结构和演化的认识,为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代表了我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也为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将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文智)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