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太阳照片显示:无边火海上有一只刺猬,长达2.5万公里
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太阳,一直都是地球最大的外部能量源,45亿年来地球生命的诞生与演化都归功于太阳辐射的能量。
然而科学界其实直到20世纪初,才意识到太阳的能量来源是氢元素核聚变,在那之前没人知道太阳是怎么持续存在45亿年的,更谈不上近距离研究太阳了,所以近些年来恒星物理学家们发射了不少太阳探测器去抵近侦查太阳,比如美国NASA的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再比如我国的羲和号太阳探测器。
5月18日,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公布了有史以来最清晰的太阳图像,这架于2023年3月26日抵达近日点的探测器,有着出色的主动冷却和被动隔热系统,其搭载的“极紫成像仪”能以极高的分辨率拍摄太阳大气层。
此次传回的太阳表面图像就是“太阳轨道器”在距离太阳5000万公里的地方拍摄的,这个距离刚好是地日距离的三分之一,但和以往传回的图像相比,这次的太阳图像却有点不正常,因为科学家在图像上发现了“一群刺猬”。
太阳上的刺猬
这群太阳上的刺猬当然不是真的刺猬,而是从太阳大气层最外层向外突出的一群短而钝的尖刺状结构,就好像有一只刺猬趴在太阳表面一样,只不过这只刺猬的长度是2.5万公里,相当于两个地球而已。
目前的理论认为,这些突出的尖刺状结构是太阳本身的大气活动造成的,因为太阳内部每秒都有400万吨氢元素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而太阳本身又是一个不存在实体物质的等离子体火球,所以内部能量的扰动很容易就能影响到太阳的最外层。
除了表面的刺猬之外,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还拍摄了太阳南极的照片,并且同样由于太阳等离子体的特性,每到太阳活动的巅峰时期太阳南北极就会发生磁极互换或者反转,从而造成整个太阳磁场的颠倒,这种情况和地球每隔几十万年发生一次的磁场翻转还不一样,属于尚未被破解的恒星物理学难题之一,目前还在研究过程中。
由于目前太阳活动正值10年以来的一次小高峰,所以包括欧空局“太阳轨道器”在内的探测器都在抓紧围绕太阳公转并收集数据,只是这次的太阳小高峰跟此前相比不太一样,大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因为目前太阳表面已经出现了很多耀斑,每个都要比地球更大。
除了太阳耀斑外,多次发生的日冕物质抛射也是天文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日冕物质每次都有非常高的时速,如果不抓紧时间注意的话,所引发的太阳风暴很可能会影响地球电力系统,造成全球通讯中断。
从公转轨道上来看,“太阳轨道器”将于2023年10月13日再次靠近太阳,且这一次近日点会比上一次更近,所以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年底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太阳表面高清图像,萦绕在太阳身上的谜团也将被揭开一部分。
太阳未来的利用前景
作为太阳系内唯一的能量源,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小行星带和彗星们,只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0.14%,且这0.14%里的50%都属于木星质量,剩下的才是地球等行星和卫星们的质量。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太阳是太阳系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因此只要把太阳能量利用好了,人类文明就基本上摆脱了能源危机,而利用太阳能量的终极方式,就是建造一个把太阳完全包裹起来的戴森球,这样一来太阳释放的光和热就能被收集起来变成电能储存,从而供给人类文明使用和挥霍。
目前唯一的问题是,由于太阳占了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所以剩余的太阳系材料很可能不足以制造出包裹太阳的戴森球,因此人类文明未来的戴森球计划,很可能会缩减成戴森环或者戴森网。
当然了,在戴森球出现之前人类文明还能获得可控核聚变甚至是反物质,这两个能源也是很完美的能源,至少要比现在用的化石能源强的多。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世界十大罕见动物:紫蛙源于恐龙时期(雨季才出现)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另一个地球” 上面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
- [科学探索]海伦闪蝶色彩艳丽 难得的美丽闪蝶(花纹复杂前足退化)
- [科学探索]远古恐怖生物森林鳄 已灭绝的可怕生物(强大咬合力)
- [科学探索]切洋葱时为什么会流泪?切洋葱不流泪小妙招
- [科学探索]你知道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 [科学探索]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 蚂蚁效应对人类的启发
- [科学探索]NASA探测不死鸟小行星,2135.9.25将撞上地球(世界
- [科学探索]NASA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发现,你知道多少?(令人敬佩)
- [科学探索]中国隐形富豪四大家族 第一低调又爱国中国传奇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