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1111天:专访俄宇航员科诺年科,“我坚信,俄罗斯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的前沿”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展示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照片。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4月12日是国际航天日,《俄罗斯报》记者当天采访了俄罗斯英雄、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他用1110天14小时57分钟打破纪录,成为人类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宇航员。
《俄罗斯报》:全球太空竞赛正在加速,您认为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是否仍保持领先地位?
奥列格·科诺年科:俄罗斯开辟了人类飞往太空的先河,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每年往国际空间站派遣两批宇航员,我们在空间站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球上医学和工业的发展。此外,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可靠的运载火箭。我坚信,俄罗斯的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的前沿。
《俄罗斯报》:埃隆·马斯克提出两年内让国际空间站脱离轨道,并集中精力开展火星飞行。您对此怎么看?
奥列格·科诺年科:没人否认人类需要拓展在太空的探索,飞往其他星球的计划,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应放弃低轨道,舍弃空间站。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巴卡诺夫不久前表示,没有俄罗斯的专业参与,飞往其他星球是不可能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俄罗斯有世界最好的长期飞行装备,在国际空间站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们的宇航服更符合人体工学,在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也毫不逊色。3月,新型“海雕-MKS”6号宇航服上了太空。期待它秋天在太空行走的实战检验!
《俄罗斯报》:俄罗斯在航天器研发方面发展得如何?
奥列格·科诺年科:就“联盟”号载人飞船来说,它仍是最好的飞船之一。其返回舱容积是9立方米,SpaceX的是8.7立方米。我们的返回舱还划分了功能区,其中3立方米是工作区,6立方米是生活区。相比之下,SpaceX则是单一区域。我坐过3种型号的“联盟”号载人飞船,最初飞船是按飞行两天设计,但俄罗斯弹道专家对飞行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后,将时间缩短到数小时。而且现在飞船通过数字化能自动计算到国际空间站的最近距离,动力装置也已完全升级。
《俄罗斯报》:有宇航员曾说,他宁愿执行两次半年的任务,也不愿执行一次一年的任务。您对此怎么看?
奥列格·科诺年科:我并不追求纪录,这是我热爱的工作。我的第五次飞行任务就是一年,当时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最后发现自己能胜任。如果有机会,我很乐意再次执行这样的任务。
《俄罗斯报》:您认为载人航天哪个未来更现实,月球还是火星?
奥列格·科诺年科:苏联航空和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太空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来源。所以既要飞往月球,也要飞往火星。
《俄罗斯报》:人在空间站能生活多久?
奥列格·科诺年科:目前的纪录是由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创造的437天。对宇航员来说,最大的危险其实是辐射。
《俄罗斯报》:您如何评价您在太空完成了几十项科学研究。尤其是几年前首次在太空打印出活体器官,引起轰动。
奥列格·科诺年科:这是我最喜欢的实验之一。当时我打印出支气管、食道等管状器官的人造替代品,相信这项技术将来会在地球上得到广泛应用。执行一次国际空间站的飞行任务平均要做约50项实验。实验清单由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与科学界共同制定,范围涵盖化学、生物学等各方面。例如,我的第五次任务中有些实验是研究低重力条件下细胞的行为。长远来看,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
《俄罗斯报》:您进行过多次太空行走,在舱外最长工作了几小时?
奥列格·科诺年科:我完成过7次太空行走,总时长达到44小时30分钟。但其实时间长短往往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任务的复杂程度。
《俄罗斯报》:您独自面对宇宙深渊时会感到害怕吗?
奥列格·科诺年科:不会。飞行控制中心有庞大的队伍支持着你。辜负他们的信任,完不成任务,那才是最可怕的。
《俄罗斯报》:太空真的有气味吗?
奥列格·科诺年科:是的。我觉得那是机器的味道,像润滑油和金属的气味。
《俄罗斯报》:如今的宇航员分队有什么特点吗?
奥列格·科诺年科:目前分队有28人,包括4名候选宇航员,正在接受基础航天训练。进入分队时的筛选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但成为宇航员后,年龄上限只取决于你的健康状况和飞行意愿。
《俄罗斯报》:俄罗斯在建造载人飞船和开发俄罗斯轨道站时,宇航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吗?
奥列格·科诺年科:当然。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成立了载人航天特别评审部。这样做正是为了让宇航员参与企业科技委员会的工作,在新航天装备研发中借鉴他们的经验。
《俄罗斯报》:如今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是什么角色?空间设备测试员、操作员、研究员,还是维修安装员?
奥列格·科诺年科:我们是多面手:控制飞船、搞维修、做实验。我们还是科学家的眼睛、手和耳朵。但我认为短期内不会有细分领域专家上太空,因为把他们培养成宇航员的成本太高。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龙息弹的威力有多大?揭秘龙息弹如焰火发射之谜
- [科学探索]什么是凝聚态物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
- [科学探索]什么动物能看见鬼 鬼遇蛇都要退避三舍(封建迷信)
- [科学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空气稀薄气温-100度(没有生命)
- [科学探索]爱因斯坦手稿内容曝光 揭秘爱因斯坦临终手稿内容
- [科学探索]绝对零度能冻住光么?绝对零度有多恐怖(零下273的威力)
- [科学探索]三体中最厉害的文明:质子文明,可控制宇宙形状
- [科学探索]混世四猴分别是什么?混世四猴和七大神猿有什么关系
- [科学探索]人是猿进化的被推翻,霍金推翻达尔文进化论(细思极恐)
- [科学探索]魔鬼池吃人恐怖图片?魔鬼池有魔鬼吗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南极的冰有多厚?如果把这些冰全部挖光,会看到什么景象?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最大的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光速穿越需100亿年?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独步全球:30多项科技成果将如何改写人类太空史?
- [科学探索]如果把火星改造成地球,你愿意去上面生活吗?
- [科学探索]毅力号火星车发现“头骨”,难道火星人真的存在?
- [科学探索]国际锐评|美方为何跑到阿根廷炒作所谓中美“太空竞赛”?
- [科学探索]太空冰火两重天!零下270度竟藏致命高温? 中国航天科技大揭
- [科学探索]探秘中国空间站:那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 [科学探索]航天种子“上岸”记:从太空带回的希望胚芽,正在黄土地上创造奇
- [科学探索]重温泪目瞬间!浩瀚太空,留下最美中国红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