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沪金融办发文请求:进一步规范校园贷款业务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东方网-上海频道-沪金融办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校园贷款业务-借款人,借贷,消费信贷,小额,在校,还款,上海市,大学生,发文,贷款,


沪金融办发文请求:进一步规范校园贷款业务(图1)

上海市金融办近期发文,将规范本市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在校学生的有关借贷业务行动。

原标题:上海进一步规范校园贷款业务 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借款人须有第二还款起源

  据《青年报》报道,大学生“无抵押贷款”、校园借贷“零利息”、“校园分期”……在盘点度的财经要害词中,“校园贷”必定不会被疏忽。对此,上海市金融办在近期发文请求加强小额贷款公司有关在校学生借贷业务的监管,请求其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供给贷款服务,年满18周岁的借款人必须落实第二还款起源。

  校园信贷平台鱼龙混杂违规事件频发

  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根据数据统计,中国90后在移动支付占比超90%。仅支付宝而言,在对全国10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进行调查,大学生在支付宝上的人均支付金额较增长97%。有业内人士表现,大学生将是未来的消费主力之一。

  其实,因高企的坏账率,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曾一度陷入沉静。早在8年前,央行就曾出台规定,禁止银行向大学生(未满18周岁)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由此,彼时曾火爆一时的校园贷迅速降温。不过,近年来,包含京东校园白条、蚂蚁金服投资的“趣分期”等消费信贷平台又开端向高校学生递来了“橄榄枝”。

  而对于市面上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放贷平台,涌现过度借贷、过度授信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有部分网络分期平台在产品费率、逾期费用、违约金等内容上的描写相当含混,甚至有些平台刻意隐瞒借款的风险,用“零利息”、“低成本”等吸引眼球的字眼,让不少缺乏社会经历的大学生成了违规借贷的“就义品”,违规事件频频产生。

  小贷公司不得将在校学生视为目标客户群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在校园借贷的监管上,中国银监会等六部委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上海市金融办也在近期发文,表现将进一步加强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本市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在校学生的有关借贷业务行动。

  从上海市金融办发文的内容来看,其明确请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在校学生作为目标客户群体,未来主业开展情况将被视为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监管分类和监管评级的重要根据之一予以考虑。

  同时,市金融办还请求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有关在校学生借贷业务必须加强风险戒备。各小额贷款公司在开展面向在校学生的借贷业务时,上海户口,必须做到“四个不得”:一是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供给贷款服务,在审核年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借款人资格时,必须落实借款人第二还款起源,获得第二还款起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现批准其借款行动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通过电话等方法确认第二还款起源方身份的真实性;二是不得以歧视性、诱骗性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虚伪讹诈宣传、促销,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信息或不完整信息误导大学生借款人,不应含有引诱在校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毛病观念的内容;三是不得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在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合进行宣传、推介项目或产品;四是不得通过收取各种名目繁多的手续费、滞纳金、服务费以及催收费等费用变相发放高利贷,或采用非法催收等手段胁迫借款人还款。

  需建立借款人资格审核及分级制度

  对于在校学生在借贷业务上的资格审核和风险监测,此次市金融办也做了明确请求并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借款人资格审核及分级制度,确保借款人自身具有与借款金额相匹配的还款能力并按照合同约定还款;二是建立风险监测机制,进一步强化小额贷款公司信息披露责任,做好风险提示工作,确保借款流程及要害要素公开透明;三是建立客户信息掩护制度,加强客户信息管理,确保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此外,上海户口,市金融办还将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在校学生借贷业务的日常监管。如果拒不整改或违规情节较重的,暂停其开展相干业务直至依法依规取消其试点资格。

  一位业内人士表现,大学生低门槛贷款的风险很大,学生没有稳固的收入起源,在没有父母书面证明的情况下贷款,不仅对学生自身的还款会造成压力,也容易造成放贷平台的资金链断裂。其实,学生没有还款能力,这就是平台方对借贷双方的行动存在监管不力,尤其是对于借款人的资格审核未尽到任务。这也是导致为何会产生学生借贷后,其实际支付的利息堪比“高利贷”的现象。因此,从平台、借款方及放款方,自身监管和第三方监管都要加强,才干让出错频频的校园借贷市场重回健康发展的“跑道”。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