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孩子话多?家长可别觉得烦躁 试着倾听一下孩子在表达什么

在沪上学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无论在哪些场合,这些孩子们往往都能和陌生的人打成一片。你不用去担心他们之间会没话讲,会尴尬。当你是个健谈的人,人们自然会愿意与你聊天,交际能力也能慢慢得到提升。

前段时间,我去闺蜜小美家做客。期间,我们在喝茶聊天,小美的孩子亮亮则待在一旁看电视。 "哎,我最近看中了一款包包,特别好看,给你看一下。"小美边说边在手机进行搜索。"妈妈,妈妈,电视里这个女明星好漂亮,但是我还是觉得你更漂亮!"在小美"正忙着"的时候,亮亮在一旁一直夸她。小美抬起头,敷衍地说了句,"宝贝真乖"。"哎,你看这个..." "妈妈,你好像也有和这个女明星一模一样的衣服啊"小美刚想和我介绍她心仪的包包,没想到又被亮亮插话了。 "宝贝,你能不能安静地看电视,妈妈有事和阿姨说。

"小美好似有些愠怒。"哦,好吧。"亮亮沮丧地低下了头。"哎呀,干什么这么对孩子啊,孩子刚刚是在夸你呢!"我对小美的做法进行了批评。很多时候,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话好多,会感到很烦恼,甚至不厌烦。但其实,话痨也有话痨的好处。孩子们是"小话痨"?并不是坏事。 "话痨"孩子情商高,交际能力强 "话痨"孩子们情商都普遍较高。他们善于和别人交谈,并且不吝对他人进行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孩子们的高情商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去和妈妈去买衣服的时候,当妈妈害怕衣服颜色太鲜艳显得过于稚嫩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往往会鼓励妈妈,"妈妈,不用担心,我觉得你穿这件衣服很好看,这件衣服很衬你。"或者和妈妈去买菜的时候,就会和买菜阿姨闲聊几句,"阿姨,你天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干活,一定很辛苦吧,要多多照顾好自己哦!" 无论在哪些场合,这些孩子们往往都能和陌生的人打成一片。你不用去担心他们之间会没话讲,会尴尬。当你是个健谈的人,人们自然会愿意与你聊天,交际能力也能慢慢得到提升。

孩子话多?家长可别觉得烦躁 试着倾听一下孩子在表达什么(图1)

&

而且,孩子们在交谈的过程中也向外界去散发自己的善意,这是难能可贵的。 "话痨"孩子们更能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孩子们为什么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话,他们从哪里得来的想法?这就源于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去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好比前言提到亮亮说电视里的女明星也有和妈妈一样的衣服,那也就意味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去注意到妈妈穿过什么款式的衣服。在孩子们玩过家家的时候,话痨孩子总是玩得最欢脱的。"我觉得应该要给他盖一个房子,还有给他娶一个妻子,他们会有自己可爱的宝宝,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将一个人一生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表述出来,说明他有在认真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有在认真地感受周围的一切。 "话痨"其实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家长们这样做,只会阻碍孩子们向高智商道路上前进烦不可耐,斥责孩子们。很多时候,家长们因为生活上的许多压力,也许会对"话痨"孩子感到厌烦。 "妈妈,我今天得到小红花了!""妈妈、妈妈,我今天作业按时完成了!"当你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可能还要面对孩子们的滔滔不绝。


也许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取得进步,还是会勉强地回应一下孩子。但孩子往往需要的是家长们的不断的回应。于是孩子们会继续去讲述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家长们这时候可能已经很累了,急需一个清净的空间。孩子们的话语对他们来说就像魔咒一样,很多家长就会觉得烦躁,训斥孩子:"爸爸妈妈已经很累了,你能不能安静一点!" 当受到训斥时,孩子们便会乖乖闭嘴。但这同时也留下了一道裂缝。

孩子们开始不敢甚至不愿向家长复述自己一天的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孩子们没有再用心地去留意生活,而且和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糟。冷暴力对待孩子,不予理睬。很多时候,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们话太多,只要没有人和他对话,他就不会再讲了。于是往往就对孩子不理不睬,其实这是一种冷暴力的处理方式。 "妈妈,我觉得这幅画很好看,你觉得呢?"当孩子向父母询问画画得如何时,父母往往扭头不看,继续忙自己的事。可能孩子们还是会不依不饶,将画凑到你们面前。很多父母便选择站起身离开。当孩子们处于这种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家长们的回应显得特别重要。但是往往有些家长就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当孩子反复地和爸爸妈妈说话,祈求得到回应时,换来的却是爸爸妈妈的冷漠对待。

这种冷暴力方式是十分不妥的,它不仅打击了孩子们的激情也伤害到亲子间的感情。面对“小话痨”,家长可以这样做鼓励孩子们去多说、说对们在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开始絮絮叨叨地说很多词汇时,家长就要多去鼓励孩子再多说一点,并且说当孩子得准确一点。就像当我们和孩子们去旅游的时候,我们不要简单地问孩子们"你今天玩得愉快吗?"因为这样,他们能回答的就只是纯粹的"我今天很开心"或者"我今天不是很开心"。这种比较普遍、通俗的句子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相反,我们可以和孩子们说,"宝贝,你可以说一下我们今天都干了些什么吗?然后让你印象最深的事哪一件事?"引导孩子们从时间、地点、空间顺序、人物顺序、事件逐一阐述。这样一来,孩子们能说的词汇也多能了,而且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表达出来的清晰度也越来越让人能接受。在孩子们描述事情的时候,家长们要留意孩子们的发音。

比如前后鼻音的区分、平翘舌音的区分、"n"和"l"、"f"和"h"这些易混乱的音节。当孩子们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发音,才不会闹笑话。除了发音,词汇的使用,家长们也要留个心眼,什么词用在哪个场合,避免闹笑话。让孩子们学会开口,又要懂得适时闭口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面对陌生人或不是很熟悉的人,总是怯生生的,不敢开口。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多说话,"宝贝,和别人打招呼是一种礼貌哦。而且,当别人与你聊天时,出于礼貌,你也要对其作出回应。"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学会开口。对比那些安静的孩子,"话痨"的孩子们既让人喜爱又有时会让人觉得吵闹,所以父母要教会他们适当闭口。当我们带孩子去到博物馆、绘画展这种比较安静庄重的场所,我们要去告诫孩子,"这些地方是禁止大声喧哗的,而且不可过多讲话,否则就是不礼貌的。"在公共场所,只有适时的闭口,才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们,当我们在表达自我的意见时,不能出现粗鲁或冒犯到他人的词汇,因为这样是非常不尊重人的。如果孩子们出现这种状况,我想家长们应该给予一些适当的惩罚。用更多的包容和耐心去对待我们的"小话痨" 倾听者比诉说者更让人钦佩。 "话痨"孩子们往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听得懂他们内心世界的人。

很多时候,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倾听者的不理不睬甚至粗暴打断。也加上他们现在词汇量不够,明明有很多话,却表达不出来。这时候,我们要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就像孩子们给我们分享他们在幼儿园的一天时,当他们已经想不出可以用什么词汇去表达自己时,我们可以帮帮他。"老师今天夸你,是不是因为你上课很认真呀?""今天和哪个小朋友玩得比较开心?"多向孩子们抛出一些问题,孩子们才可以继续自己的分享。

1、你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吗?  对于白天由老人或保姆照顾、或者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这句话特别重要。因为家长这一天都没有陪伴孩子,所以,问这个问题一方面表达出家长对宝宝的关心,另外,当宝宝说出自己的好表现后,家长及时给予鼓励,也能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2、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虽然他最后的答案可能是没有什么收获,但是这一个追忆回顾的过程也很有意义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在琢磨一遍,然后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对它们做出一个定论或评价。

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日省”的好习惯,而这个习惯也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3、今天有什么事让你特别高兴吗?  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到他这一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小朋友都是喜怒于形的,你能从孩子回答问题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中观察出他这一天过的开心不开心?如果这一天孩子过得不开心,那么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是情绪不高的。妈妈要注意观察。  4、有什么需要妈妈/爸爸帮忙的吗?  

最后,建议家长问孩子这个问题。因为宝宝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家长主动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困惑,而且,还能够借机会向孩子传达一个意思:自己的事情你要自己做,爸爸妈妈只能是帮助你、辅助你!  【当然,这4句话,家长尽量不要说】  1、今天是不是没吃饱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不像自己平时在家里那样,照顾的那么周到,所以肯定会吃不饱。所以,孩子放学回来,第一句话就是问:今天是不是没吃饱!其实,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吃饭是孩子正常的生理需求,不管有没有专门的人盯着,只要他肚子真的饿了,那他肯定会努力吃饭,填饱肚子。  2、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  

可能,你再问孩子这句话的时候,只是无意识的,也可能自谦的态度!但是给孩子传达的思想却是负面的。长时间下去,孩子可能以为被老师批评是上学必须要经历的事情。渐渐地,他们也可能不以被批评为耻,甚至以此为荣!  

3、今天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  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在家里都比较调皮,因此去上学后,家长经常感觉他在学校不会认真听课。其实,孩子在家里跟在学校经常是两种状态,所以不要直接给孩子塑造一个不认真听课的印象。如果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可以私下里联系老师。  4、今天,有同学欺负你吗?  

尤其是一些个头比较矮小的孩子,上学后,家长经常担心他被其他童靴欺负。所以放学回家,最经常问的就是:今天,有同学欺负你吗?有的话要告诉妈妈。虽然家长的本意是担心孩子,但是这也是一个比较负面的问题,问多了会让孩子觉得反感,甚至自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