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该不该支持

在沪上学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专家建议,在校外不应完全禁止学生用手机,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监督和引导。他表示,家长应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引导孩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控制手机娱乐时间,养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当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有的家长自己在家一直玩手机,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此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培养在艺术、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兴趣爱好,让孩子不只对手机感兴趣。

&

&& 如今,很多中小学生都开始使用手机,那么,能不能把手机带进教室带进课堂,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众说纷纭的问题。现在山东和北京等地都通过地方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平板电脑进课堂。根据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中小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带进课堂。关于这点你怎么看呢?

走进各地学校的教室,中小学生们正在会场全程低头聚精会神地玩儿手机游戏这个现象占了大多数,一眼望去全是“低头族”。
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政策下来两月有余,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多区的多所中小学,发现这些学校均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但未制定明确条文。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学校老师布置的一些作业,需要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帮助完成。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此外,《实施方案》建议,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该不该支持(图1)

&

争议

平时该不该给孩子用手机?家长老师观点不一

对于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受访家长都表示赞成。不过,关于日常生活中该不该让孩子使用手机,家长们意见却不太统一。有家长认为,身处互联网技术发达的当代社会,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对电子产品有所了解,此外,网络中的正面内容也很多,使用手机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教育孩子。反对的家长主要担心孩子自控力不足,容易沉迷手机游戏,并且过度使用手机容易损伤视力。
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先生表示,孩子学习了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也要趁早,只要家长管控得当,就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如果一味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将来他们首次接触到手机,更容易沉迷和上瘾。李先生介绍,自家孩子幼儿园小班时就开始使用平板电脑,自己会用密码控制孩子的使用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不过,对于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李先生坦言确实不容易,“我照看的时候,孩子的自控能力还可以,要在爷爷奶奶家,孩子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基本控制不住”。

此外,王先生表示,网络上教育类的动画片不少,对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孩子不认字看不了书,我也没时间给他读书,接触这类动画片能学到不少东西。”李先生说,孩子通过动画片学会了怎么过红绿灯,这种方法“特别好使”。

而家长李女士坚决反对让孩子使用手机。她介绍,自家孩子正在读二年级,除了做作业,平时从不让他用手机,“孩子自控能力弱,一旦接触到手机游戏,很容易上瘾,会寻找各种机会和时间玩手机,其实成年人都控制不住手机瘾,更别说孩子了”。

另一位家长陈女士也很少让孩子用手机,她认为孩子的眼睛还比较脆弱,平时学习期间用眼已经不少,再用手机容易导致近视。

老师观点

禁止学生带手机 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昆明多位中小学老师说,其实学校有规定:不准许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大部分家长都还是很理解的,觉得这个做法很好,但个别家长对学校的做法有些不理解,甚至还提出过质疑,认为不让娃娃带手机,联系孩子不方便。

“中小学生的自觉性本来就不强,很多习惯要靠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好的习惯都是慢慢培养的,电子产品害了很多中小学生,尤其是手机,因为很多孩子都在手机上玩游戏。”班主任张老师说,个别家长有些不理解,甚至对班主任的做法提出质疑,她都会跟家长讲清楚,一个班上的同学绝大部分都不带手机进教室,如果有个别的同学带进教室,这样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所以,作为班主任的他拿出一个班规,不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更不能带进教室。山东省通过地方立法来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这种做法值得提倡,也有了法律依据。
■ 专家声音

专家认为,中小学有必要禁止手机进课堂,因为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会分散精力,影响课堂效率。对于老师布置的“手机作业”,熊丙奇建议不要“一刀切”,应给老师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根据所授学科的特点来设置作业的形式。

专家建议,在校外不应完全禁止学生用手机,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监督和引导。他表示,家长应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引导孩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控制手机娱乐时间,养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当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有的家长自己在家一直玩手机,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此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培养在艺术、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兴趣爱好,让孩子不只对手机感兴趣。


&&&&&

北京夫妻投靠

办理条件

1.申请人年满45周岁,且结婚满10年;

2.申请人年满46周岁,不满55周岁,结婚应满5年;申请人年满55周岁的,结婚应满2年;

3.随迁子女系18周岁以下未成年子女,且符合我市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系独生子女的年龄不能超过25周岁,且未婚、未就业(独生子女指原配夫妻婚后生育的子女);

4.被投靠人系本市非农业户口。

*备注:

第一条“申请人年满45周岁,且结婚满10年”是最基本的条件;第二条是补充说明,其实是为结婚很晚或者再婚的人准备的:比如两个人43岁再婚,要想办夫妻投靠,只要满足46岁5年,也就是说到了48岁就可以了。

办理材料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入户申请书(申请人与被投靠人共同签名);

2.申请人及随迁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

3.被投靠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

4.住房证明(指属于申请人本人、父母或其直系亲属的合法固定住房);

5.申请人为外省市非农业户口的,其户口所在地街道社会劳动保障部门须出具无业证明或失业证;

6.再婚人员须提供离婚证、离婚判决书,2004年以后协议离婚的须提供经公证的离婚协议书;

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该不该支持(图2)

&

7.随迁人如系独生子女的,须提供独生子女证;系二胎子女的,当地计划生育部门须出具准生证,本市司法部门须出具亲子鉴定书;超计划生育的须出具原始罚款收据及被投靠人单位计划生育部门或街道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处理决定;

8.随迁25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其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未婚证明及本人出具经公证的未婚、未生育子女声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无业证明或失业证;

9.被投靠人因工作调动、大学毕业分配等原因户口已进京,须提供被投靠人10年以内的进京批件;如遇特殊情况,还需提供被投靠人10年以上的进京批件。批件包括:各中央单位、市属单位批准的进京批件或报户口介绍信、准予迁入证明、入户通知单、大学毕业生就业派遣通知书、研究生就业通知书、就业报到证等;

10.其他必要的证件证明。

办理流程

携带相关材料到派出所申请办理,符合条件的派出所受理

审核证件材料,符合标准的立即办理

审核过程

告知申办人办理结果

温馨提示:

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

办理地点

申请人持上述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证明到被投靠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被投靠人户口所在地分(县)局已设立户政大厅的,须到户政大厅申请,经分(县)局审核,市局批准后办理。

注:对夫妻属于初婚且未成年子女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户口在外省市的一方投靠户口在北京一方落户的,由分县局审批即可办理入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