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教育孩子时,婆婆一直给你唱反调,该怎么办?婆婆一直和媳妇唱反调,这是婆婆和媳妇之间有矛盾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婆媳矛盾是自古以来解不开的疙瘩。好像婆婆和媳妇两个人互斥,好不到一块儿似的。也有婆婆和媳妇处的跟姐妹似的,但似乎在普通人中,婆婆和媳妇面和心不和的居多。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是得为了孩子着想,既然婆婆老是唱反调,那最直接点方法是和婆婆不要住在一起。不在一块儿住的话,婆婆也见不到孩子,也就没办法唱反调了。这就是距离产生美了。如果实在没办法分开住,可以给婆婆买件喜欢的衣服,孝顺婆婆,哄婆婆开心了,再敞开心扉,和婆婆说明下教育孩子的理念,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婆婆也会理解的。我是天天爸爸,问:女孩四岁半,最近感觉孩子总跟我唱反调,总是因为手机、电视影响吃饭。软的、硬的办法都用了,效果不明显。每天都因为她吃饭、手机、零食等问题各种折腾。这搞得自己很沮丧,孩子也不舒服。望老师指点。
首先,在孩子看电视、手机,吃零食等问题上,建议家长用规则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在家庭当中,跟孩子制定规则的前提是需要家里的人共同来参与,共同来讨论,共同来制定。规则制定完之后,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比如,我们跟孩子共同制定规则:6点到6点半是看电视的时间,一旦这个规则大家都同意,确定好了之后,孩子在这半小时内可以充分地享受看电视的自由,家长完全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家长是自由的,孩子是自由的,彼此关系也是自由的。 尊重和界限的关系就在规则中产生。在这个时间里,家长不可以去唠叨孩子,也不可以去提醒孩子,更不可去阻止孩子,这些行为都会形成打扰,孩子没有办法真正自由地享受看电视的自由。
&
其次,一旦我们约定了看电视的时间,那么,在家庭当中,规则也是有弹性的。也许半小时之后,一集电视还差一点没有播完,那么对于结尾的部分,我们也同意孩子看完,而不是生硬地执行,这就是规则在家庭当中弹性的部分。 在刚开始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也许会不遵守规则,会挑战规则。
妈妈的语言模式可以是:“是你自己来关,还是妈妈来关?”如果孩子不回应,妈妈就过去把电视关掉,那么这个时候孩子会出现情绪,会哭闹。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闹,同时要觉察自己,不受孩子情绪的影响,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有了几次经验,孩子就知道哭和闹只是被拒绝后的情绪,但情绪并不能代替规则,规则依然是要这样去执行的。在一次又一次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儿童会从经验里获得,规则就是这样的,从而达到遵守规则,逐渐走向自律的状态。这是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建构。 文中所描述的“总是因为手机和电视影响吃饭”,请家长有意识地来觉察自己: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或者是在忙碌的时候,是否把孩子交给了手机或者电视,以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家长需要有陪伴孩子的时间,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好的动画片或者好的影片陪伴孩子一起来看,营造亲子相处的时间,也营造一个享受精神氛围的人文环境给到孩子,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享受到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