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好父母自己的心态。
(1)坚信孩子都是好学上进的。
(2)激励是引导孩子发展的好方法,但激励必须掌握分寸。要尽可能给予符合孩子兴趣的、恰到好处的激励。过度激励、通过责备来让幼儿“知耻而后勇”,不仅不起作用还可能挫伤孩子。
2.教育要找准孩子的“临近发展区”。
(1)要了解并把握孩子成长的一个个“临近发展区”,给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空间,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是孩子“跳一跳”可以达到的。
(2)孩子若坚决拒绝,往往说明这个要求超越了他的临近发展区,应该放弃或降低要求。
3.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孩子通过成年人特别是自己所信任、依恋、崇拜的父母家人、老师等对自己的评价来形容自我评价。因此,大人随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积极的倾向,及时赞赏、肯定、鼓励,更能使孩子乐于巩固正确的行为,更努力上进,从成功走向成功,慢慢形成良性循环。
临近发展区
临近发展区,又名最近发展区。该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只要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就能加速儿童的发展。
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慎用羞耻感
3岁孩子已经有羞耻感,有的孩子甚至有非常强烈的羞耻感。例如案例中的孩子宁愿放弃他所喜欢的游玩,不做奥特曼,不愿学画画,不想背儿歌,都表明每次“不会”带给他的羞耻感非常强烈。
孩子的羞耻感尚在“初级阶段”,因害怕自己失败而退缩是幼儿的心理成熟水平决定的。他们无法做到“知耻而后勇”。假如父母毫不领会挫败感、羞耻感对孩子的伤害,孩子就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选择逃避——拒绝学习。逃避成习惯的话,孩子会拒绝所有的学习。
概括的、抽象的否定性评价于孩子有害无益
首先,“太没有上进心”这类评价会让孩子感觉委屈和不公平。这种委屈情绪累积产生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久远的,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它并不能让孩子明确了解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无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因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其三,它会让孩子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我没用,妈妈对我很失望,妈妈不喜欢我”,从而产生负强化作用。
孩子从小没有被引导好,加上没有上进的氛围和环境导致孩子不上进。综合以上原因,我们要让孩子不甘于平庸,就要唤起孩子的激情和欲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总结失败教训&&
孩子如果在某件事情上面失败了,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打击,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能做的就是及时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成功。&&
教会成功秘诀&&
孩子对待成功的态度肯定更多是渴望的,但是,有时候可能实力不济,慢慢就会懈怠下来,不过不要紧,家长可以多教会孩子一些成功的秘诀,这样孩子就会敢于挑战。&&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培养孩子自信&&
我们应该多培养孩子性格方面的独立和自信,很多时候,小孩子做不好事情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实力没把握,不够自信,所以,在更多的时候,自信心比技能显得更重要。&&
小孩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要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个特别喜爱,明天对那个非常热衷,再过两天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
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父母应时常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种事情,尽量用孩子学过的知识向他解释。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
要让学和玩结合起来、学习是辛苦的,玩是快乐的,而孩子是无法意识到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的。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父母不能像对待中学生那样,要求得过于严格、过于严肃,以免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惧怕。&&
一方面,父母可以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近似于游戏的方法。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玩的时候,适当地引导他玩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比如,当孩子们在无意义地乱跑、乱叫时,可以建议他们来个数数游戏、唱歌比赛等。&&
儿童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孩子天性自然喜欢“赢”,不喜欢“输”;喜欢“表扬”,讨厌“批评”,其实这也是孩子向上的动力,是好的。但是如果过头了,就会经常因此情绪大起大落。那怎么改变呢?&&
父母对孩子有正确的期待,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相信他有潜在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努力,不断进取。使孩子明白顽强的重要性。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独立做事,并鼓励孩子做事、学习要善始善终。&&
要保护、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密切关系,强烈的好奇心会提高求知欲,便孩子更有进取心。父母要尽量及时、准确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即使不能马上回答,也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并找机会给予说明,千万不能不管不顾,甚至表现出不厌烦的样子。&&
给孩子布置任务的难度要适当,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能力。过分复杂、过分困难的任务,使孩子竭尽所能也无法完成,不得不屡次经历失败,对自己失去信心。&&
同伴间的竞争可以激发上进心,父母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多与小朋友和同学交往。帮助孩子预见可能遭受的挫折,让孩子做好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的思想准备,避免在真正遇到困难、挫折时打退堂鼓。&&
如何让孩子变得有志气&&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要长大就必须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这样孩子才能渐渐地对遇到的问题或是对一个事物有一个自己独到的见解,思维才能够不断的成熟,这对培养一个有志气的孩子相当的重要。&&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孩子懂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责任的,他才能够真正的长大,真正的懂事,那么在以后的道路上他就会带着责任感去选择,去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做一个系统的安排。&&
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有了上进心孩子就会不断地进步,只有不断的进步,孩子才能够渐渐懂得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那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才可能不断地进步。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让生活散发出光彩。&&
让孩子懂得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是奉献,要让孩子懂得只有付出自己才会感到快乐。因为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自己的人生也才会有意义,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多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提醒不断地去鼓励,不断地为他讲道理,摆事实,让他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所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