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期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全才”,要换一种角度看孩子,比如看看孩子最长的那块木板,最好带着放大镜仔细看一看。将孩子的特长挖出、重点培养,也就是在长板上多下功夫,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获得自信,你会发现孩子的长板更长,而短板并不短。 记住:与其让孩子“取长补短”,倒不如让孩子“扬长避短”。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父母不能看见其他的孩子聪明,就骂自己 的孩子愚蠢;看见别人的孩子灵活,就嫌自己的孩子呆板;见了别 人的孩子会画画,也让自己的孩子跟着赶。这实际上是一种抹杀孩 子独特个性的教育。孩子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爱好志向,做父母的 应当尊重,尽量让孩子发挥其长处。古时候,一家有五个儿子,他们个性不同,有的还有残疾。一个个都快长大了,父母开始考虑儿子们该学点技艺,以便将来能自立。 老大从小就憨厚,能吃苦耐劳,父母就让他学种地,培养他当农民;老二从小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精明能干,父母让他学习经商,将来当个商人;老三是个盲人,两眼看不见,家长就让他学算卦,算卦不用眼睛;老四从小身体不好,而且驼背,父母就教他学织布,驼背不影响干活儿;老五是个残疾人,腿瘸,父母就教他学纺线,腿脚不便,可以坐着干活儿。 五个儿子每人都学会了一种谋生的技艺,从事不同的职业,具备了生存的能力,父母放心了。 要让现在的家长来看,这些孩子可真够让人操心的。然而,这家的父母针对每个儿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扬长避短,化消极为积极。 假如这家的父母,抱着虚荣心,盲目与别人攀比,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补偿心理”,一定要儿子去念书,一定要儿子金榜提名;或是盲目按照同一个规格去培养、塑造儿子,恐怕其中有的儿子就会在将来的生活中,学习不到生活的能力。这样,不但孩子痛苦,父母“期望”的目标没有实现,也会非常痛苦。 这家的父母为儿子在职业上做出的选择,完全为儿子的长远利益着想,应当说,他们是无私的,是没有过多考虑自己的想法的,这种教育思想是明智的,值得今天的家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