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教会孩子这些道理 孩子受益终身 不然就晚了!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扮演着孩子面前的一堵墙,帮他们设立边界、修正行为偏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扮演着孩子面前的一堵墙,帮他们设立边界、修正行为偏差。孩子会把从父母身上看到、学到的规矩,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升入小学,开始真正的校园生活,哪些规则的建立能帮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开始新的人生呢?这里向父母们提出7个建议。
举止文明。文明的举止是对每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不随地吐痰和便溺,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排队、不为个人方便妨碍公共利益等。为孩子设立这一系列的规则,父母首先要时时检视自己的行为。
分内的事必须做。大人要工作,小孩要上学,这既是大家的义务,也是分内之事。所以,不能不想上学就不去,不高兴就不参加集体活动,报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也不可以随意打退堂鼓。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退却心理,父母应耐心找出原因,帮他们克服。
遵守时间。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请你10分钟后关掉电视”、“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从小让孩子学着做事,7岁前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经不错了,比如自己穿衣洗漱、铺床叠被、收拾物品、制定简单的行动计划并执行。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付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并处理孩子暂时做不好造成的麻烦。
尊重别人,不能任性。祖父母、父母、老师、同学,都是和孩子同样重要的个体,应该教育孩子在家尊敬长辈,不因长辈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发火;在学校尊重老师、小朋友,不因利益冲突骂人、打人,做错事要向他人道歉。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对于公共物品,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要征求所有者同意,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想要玩别人的玩具,自己先要学会分享。
学会等待。从幼儿阶段,就应该让孩子学习等,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比如吃完饭才可以看电视、周末才可以去游乐园。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5分钟……父母用数数、语言描述(太阳再升起3次,就可以去游乐园了)等方式将等待时间形象化,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最近,我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一时竟有点答不上来。确实,这看似小问题,背后其实是家教的大学问。
作者/陈安仪(台湾亲子教育专家、前资深媒体人)
仔细回想,儿子确实也经历过小程度的欺凌事件。好在我们家,大人小孩从来是无话不谈,任何学校里的新鲜事、烦恼事,他都要捧回来讲。别看他现在这么爱讲话,以前却是非常内向、胆小的,尤其是他长得比较瘦弱,每每遇到比他高壮、凶暴的小孩,他就会很惧怕。念幼儿园的时候,园里有几个同学,很喜欢跟他玩,但玩的方式却是挠他痒痒、甚至勒着他的脖子强迫他一起玩,这让他感到很困扰。
在家里和儿子练习“吵架”
我一个朋友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儿子,两小孩经常在一起玩。对方虽然小他半岁,但却比他高半个头,而且个性强势,我第一次带儿子去他们家玩时,对方不准他进玩具间玩,儿子就真的乖乖站在门口看,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做妈妈的,理所当然看了会有点心疼。不过,我觉得如果总是让大人介入去帮忙,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我必须要教导他懂得保护自己、争取自己的权益。
于是,那一阵子,我们经常在家里练习这几句话:
“你不可以这样做!”
“我不喜欢!”
“请放手!”
“停!”
我们练习用凶狠的眼神彼此瞪视了几次之后,还练习了“比大声”。我教导他:除了要大声、用力地说出来之外,还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推开对方、阻挡对方,或者是皱眉、大吼、用眼神瞪视对方。同时,我也鼓励他:个子大小并不代表力量强弱,人的竞争要靠头脑,不是靠蛮力。对方对你不友善的时候,想办法改变对方,不一定要完全退让。
对了!说穿了,我是在教我儿子“吵架”。不过,我认为,这确实是在遇到欺侮时,保护自己、学习自卫很重要的一环。
在家里练习过后,儿子到学校去使用,果然效果不错,这让他多了一些信心。我开始转换“战场”,在接下来几周,经常带他去前面我提到的那位朋友家,然后仔细观察儿子用什么方法去跟这个强势的男孩玩。果然,我发现他渐渐有进步了。当对方热情过度,揽住他的脖子,以至于他呼吸不过来时,他会勇敢地推开他的手说:“我不喜欢这样!我们牵手就好了。”
让孩子善用“谈判”筹码
不过,还是有好几次,我发现儿子跟对方在游戏间里玩了一会儿之后,悄悄地溜出来,默默地坐在我旁边看书。经我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对方喜欢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角色扮演,每次都要儿子当“红太郎”,如果儿子不从,对方就不让他玩别的玩具。儿子便宁愿放弃玩耍时间,出来坐在我旁边看书。
于是,我教他:
“这样好了,你下次可以跟他说,我们照你的方法先玩一次,但是你要让我玩自己想玩的玩具。否则,我就一次都不玩。”
没错,这一次,我教他的方法是“谈判”。我相信,这位朋友并不是恶意欺侮他,只是在游乐场上,这个孩子还没学会尊重他人、照顾他人感受罢了。所以,还是一个原则——绝不过度干涉,去给自家孩子出头。
儿子很聪明,他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好方法。现在,两个男孩是很好的朋友,儿子很懂得利用谈判方式,去跟对方商量,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上一次,我们聚会时,我还听到儿子跟他说:
“你记得吗?我以前很怕你!”
“孩子,没有任何人有权利这样对你”

今年暑假游泳课,有一个我没见过的妈妈对我说:“那是你儿子吗?他很有正义感哦!”原来,那天我儿子的好友——雯雯投了十块钱进饮料购买机,结果那个妈妈的儿子手快,一伸,乱按了按钮,害雯雯只好愁眉苦脸地接受了一罐不想喝的红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