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培养孩子适应不同生活、学习、社会环境的能力 家长需要怎么做

最新资讯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孩子们需要在学会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遵守游戏规则、按角色要求行动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基础上,积极的与同伴协商沟通,齐心协力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达到目标。

因为喜欢旅游,沈佳慧的儿子小k七个月就开始跟随爸妈游历欧洲很多国家,后来由于爸爸出国去苏格兰读书,去德国德累斯顿工作的缘故。沈佳慧和儿子小K也一起前往苏格兰就读幼儿园小班,后来转去德国德累斯顿上幼儿园大班,上小学……五年级时回到台湾。
无论在哪个地方,小k都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并从中快乐地成长。父母频繁变更生活环境,似乎对小k并没有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那么,小k是天生就有这么强的适应能力吗?
读完沈佳慧所著的《适应力: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不是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摸索,对孩子的心理不管不顾,这反而会造成孩子产生不容易解决的心理问题,而应该是父母积极的陪伴与引导,与学校与社会的多方面配合。在生活细节中,在各种活动中,同时带着对生活的好奇与热爱,一步步来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3-6岁是孩子个性、意识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导入交往能力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交往行为,有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集体生活是幼儿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需。而幼儿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其社会化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更胜于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儿发出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表示邀请等,从而尝试、练习自己已学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做相应的调整,使之不断熟练、巩固、积极、恰当;另一方面,幼儿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对方的社交行为而学习、尝试,对自己而言是新的社交手段,从而丰富自身的社交行为。可见,同伴交往更能锻炼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及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家长要创建更多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为孩子树立人际交往的好榜样&
家庭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是以家长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等为要素,形成的家庭环境;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儿”和描绘心理蓝图的样本。因此,由家长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等形成的环境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和感染是一种无声教育,是任何一种显性教育所不及的。吴欢(我国著名作家吴祖光的孙子)写得一手好字,别人问他:“从来没见你练过字,怎么还写得如此好?”吴欢说:“我从小就在爷爷的书桌上爬,至少我也是从那儿爬过来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就是家人对幼儿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责,家长怎么做,幼儿就会怎么学。基于这一点,家长要为幼儿树立喜欢、善于与人交往的榜样,教幼儿社会交往的技巧,让他们多亲近大自然,多与各种背景不同的人接触,扩大视野,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引导他们逐渐成为受伙伴尊敬,受长辈喜爱的人。&
三、从游戏中培养人际交往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交往的兴趣与能力也是重要的途径。如克莱辛《土拨鼠逃生》的游戏,就是通过有趣的绘本和设计精巧的德式玩具,为孩子创造精彩的游戏情景,而孩子则需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孩子们需要在学会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遵守游戏规则、按角色要求行动的“社会行为准则”的基础上,积极的与同伴协商沟通,齐心协力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达到目标。这样的游戏过程,不但强化了孩子的交往意识,也会使孩子的交往行为不自觉地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而这些都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