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友情,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众多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让幼儿学会交往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
有些幼儿性格内向胆小,只愿意和熟悉的伙伴玩耍,怕见陌生人,不喜欢陌生环境,其实是幼儿缺乏与小朋友交往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往,是幼儿胆怯的心理在作祟,这就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给幼儿创造各种环境和机会,有意的去培养和锻炼幼儿,使幼儿逐渐消除这种胆怯的心理,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的相处。比如:邀请同事带着小孩到家里做客,引导他们认识对方,鼓励幼儿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做游戏,让幼儿知道游戏时要遵守规则,需要的时候,家长和他们一起玩,帮他们出主意,鼓励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促使他们交往成功,体验在一起做游戏的乐趣和满足,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慢慢的学会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利用朋友聚会,走亲访友带幼儿去不同的地方,让幼儿看看这些地方和家里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什么好玩的,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摸摸去看看,让幼儿去亲近这个陌生的环境并慢慢地适应。凡事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有效果,家长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幼儿的交往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入园准备
(2)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巧。
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伙伴,在交往中得到快乐,家长应有意识的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巧。第一是学会遵守游戏的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人,才会被大家喜欢,才会得到更的朋友,和小朋友玩游戏、看图书等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第二是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的相处。在交往中,孩子们难免会出现一些争执或是意见分歧,家长要教育幼儿好好协商,不能打架、骂人,知道少数服从多数,与同伴友好的相处。第三是学会分享。懂得分享也会赢得很多的朋友,有好玩的玩具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有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品尝。第四是礼貌待人。家长应鼓励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大家好”,“谢谢”,“对不起”,只有懂礼貌的小朋友才会被更多的人接纳。交往的技巧还有很多,家长要实时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并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当前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幼儿,有些家长不懂如何教育幼儿,于是本该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大部分都被家长包办或是代替了,帮着喂饭,帮着擦鼻涕等等,其实这不是在爱幼儿 ,而是延误甚至阻碍了幼儿的正常发展。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应从小就教育幼儿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有为自我服务的能力。比如:幼儿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不撒饭、不挑食、独立进餐,会自己穿脱衣服、鞋子,会自己刷牙、洗脸,有大小便时知道上厕所,每次玩完玩具后,能把玩具收好并摆放整齐等。幼儿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帮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而养成的不容易改变或抛弃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幼儿受益终身。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长可以利用幼儿爱玩、爱模仿的特性,用念儿歌的形式教幼儿学习洗手,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比如:儿歌“清清水,哗啦啦,卷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个个手指都洗到,人人夸我讲卫生”。通过边念边洗边操作,让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知道通过洗手可以赶走我们小手上的细菌,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并反复坚持,逐渐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也可以运用讲故事、或是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让幼儿养成学习、饮食、睡眠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入园后较快的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做好幼儿的入园心理工作
家长在准备送幼儿入园前应先做好幼儿的心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平时多跟幼儿讲关于上幼儿园的故事,潜移默化的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了解哥哥姐姐上幼儿园都是高高兴兴的,不哭不闹,主动和爸爸妈妈说:“再见”,早上看到老师说:“老师早”,下午放学说:“老师再见”。其次,家长可以和幼儿玩上幼儿园的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知道上幼儿园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本领,比如:唱歌,画画,识字、跳舞、游戏等等,让幼儿对上幼儿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4、多带幼儿去幼儿园参观玩耍,熟悉幼儿园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家长应提前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为以后入园能较快适应做好准备工作。入园前幼儿园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4]家长可以陪同幼儿一起来幼儿园玩游戏,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自己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也可以经常陪同幼儿一起去参观幼儿园,欣赏墙上的布置,玩玩院子里的大型玩具,比如:滑滑梯、跷跷板、蹦蹦床等,和哥哥姐姐一起玩玩具、娃娃家、开超市等,充分感受幼儿园的生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激起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欲望。
5、替幼儿准备好入园的物品
刚上小班的幼儿,最需要准备的就是换洗的衣服。因为刚刚来到这个小集体,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有的在喝水或是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撒到衣服上了,还有的幼儿哭的厉害会吐在衣服上,一觉睡醒尿裤子的。其次是为幼儿准备好他们喜欢的玩具和食物。有些幼儿入园时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情绪,给幼儿带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是吃的,有助于缓解幼儿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再次是根据所上幼儿园的要求准备物品,每个幼儿园的要求不同,所以家长一定要详细咨询所上的幼儿园,明确好自己该给幼儿准备的物品。
入园准备
家长做好自身的心理准备
幼儿初上幼儿园,情绪低落、哭闹,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有些家长看幼儿哭闹就忍不住去安抚,有的家长担心幼儿就站在窗外观看,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万事开头难,家长越是舍不得,幼儿越是很难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家长一定要适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对待幼儿的哭闹行为,要相信老师会处理好的。家长要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可以采取晚送早接地办法,然后慢慢延长时间,促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幼儿在幼儿园有一些磕磕碰碰、感冒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是集体生活,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请不要去责怪老师、为难老师,尽量理解老师,我想老师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照顾好您的孩子。其次,幼儿不仅在情绪方面出现异常,还可能在饮食、睡眠、行为等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也都属于正常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家长应重视幼儿入园情况,主动与教师做好家园共育
幼儿能不能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良好的家园配合是很重要的。只有家园通力合作,才会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才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性,所以家长不要事事都等老师来告知,而是能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做好沟通,共同商量幼儿的教育策略,以便幼儿能够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首先,家长应及时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相关情况,以便教师尽快掌握幼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因材施教。第二是家长要主动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与教师共同探讨幼儿的教育方法,取得教育上的共识。第三是多关注幼儿园网站,了解幼儿园的动态,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第四是通过各种渠道,与教师一起做好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之间还应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进一步的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如果想让孩子坚强,就千万不要把他看作是弱者。只有他自己能立定脚跟的时候,他的意志才会坚定。居里夫人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把大女儿送到了战争的前线去救护伤员,并且告诉孩子,当外面炮声隆隆的时候千万不要躲到地窖中发抖。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强者。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体验挫折的经历,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大胆尝试,享受成功。父母还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表扬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不会一蹶不振、轻易放弃。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在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挫折的同时,还要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人生因为充满了挑战才精彩,能战胜自己的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品质
1.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
妈妈这个周末没什么其他的事,于是就对鲁军说;“妈妈明天带你去公园玩,好吗?”“真的吗?那我太高兴了,妈妈你可不要又骗我啊。”鲁军兴奋地说道。但是等到第二天,天竟然下起了大雨,鲁军很焦急,趴在窗户上看了一会儿,问妈妈:“妈妈,这雨会停吗?”
妈妈知道如果鲁军去不成公园,一定会非常地失望,于是就说:“再等等看吧,也许会停的。”哪知这雨一下起来就收不住,快到中午了,鲁军知道今天去不成了,开始闷闷不乐起来,妈妈也很为他难过,走过来,抱着他说:“乖乖,别生气,妈妈下次再带你去公园玩,好吗?”“不嘛,我就要今天去,等到下次你又有事了。”鲁军终于哭了出来,妈妈只好说:“妈妈晚上给你弄你最喜欢吃的菜,别哭了,啊?”
【正面管教秘诀】
案例中鲁军妈妈并没有正确地处理问题,只是一味地同情孩子。孩子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是不高的,需要妈妈正确的引导。鲁军的妈妈应该让孩子明白下雨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也就能够经受住这种小小的挫折,告诉他只要有时间,是可以随时去公园玩的。
2.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
在这个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压力。从根本上讲,压力就是身体的损耗与能量的发作。如果处理得好,它能让人的头脑保持清醒敏捷,保持体内循环系统正常运转。但是,当压力变为苦恼之时,人的身体健康及行为表现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孩子们压力较大时,其行为症状时常表现为退缩、沉默寡言,或者异常的挑衅行为;身体方面的反应则可能会包括腹泻、发痒、皮肤病,饮食习惯出现变化,或者时常做噩梦等。此外,有的研究还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承受的紧张压力,与他成年以后患上的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息息相关。
【正面管教秘诀】
孩子承受的压力可能来自于许多方面,如在竞赛中来自于竞赛对手的压力;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期望而对孩子产生的压力,如果我们了解到这些,就可以直接应对存在的问题。要是我们不能确定压力产生的原因,那就应该设法化解孩子的压力,消除其紧张感。
3.培养孩子的环境适应力
幼儿园新生入园不适应的孩子,其父母多是忧心忡忡的。有的是孩子在墙里哭,父母在墙外哭,父母的分离焦虑甚至比孩子还要重,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亲人之间会有比较强的心灵感应,父母的情绪情感会直接感染孩子,父母的痛苦必然弱化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力,而父母的洒脱与平和,则会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焦虑。事实说明,父母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适应环境。
无数事实说明,孩子的适应能力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适应能力强的,多是接受积极的教育,例如注重培养独立性,注重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放开手让孩子去“经风雨、见世面”等。而适应能力差的,多是接受消极的教育,例如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于娇惯,封闭式养育等。孩子从小接受积极的教育,身心必然向强的方向发展,适应的潜能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起来。而从小接受消极的教育,犹如温室里培养的花朵,适应的潜能没接受过激发,自然就萎缩了。可见,培养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而改变消极的家庭教育。
【正面管教秘诀】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很有必要,不仅仅是为了顺利入园,这无论是对于孩子当前的发展,还是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孩子必须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因此,孩子不可能永远窝在家里,总是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总是要接触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那么,所具有的适应能力就是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