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关鸿宇教授的报告,都会记得这样的话语: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养成教育能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受西方经济价值观的影响,追求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享乐在先,讲究名牌,美丑不分,人生的价值观渺茫,用关教授的话说,“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尽管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也约束不了他们。常把家长的督促当成“磨叽”,把老师的劝导当成“耳边风”,所以单凭理论、说教无法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恶习。
那么,怎么办?不用愁,有药可医。古人说,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如果我们搞教育的人能研究学生,时刻想着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方法总会有的。有一种教育很能使孩子深受感动,能使他们立刻醒悟过来,这种教育就是现身说法。最近我们班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第一届东方时空主持人陈大惠老师主持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由许多专家、学者、记者、学生、企业家等人士在大会上作的报告,听了之后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是啊,只不过现在的一些人像是厨房中的“油灯泡”被污垢沾满了外表,如果把污垢擦掉,灯炮就会恢复原有的明亮,人们一旦把缺点改掉,善的一面就会露出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幸福美好的人生就要开始了。
那么,是什么使汇报人得到了那种恶果,又是什么转变了他们的人生观,转变了他们的命运呢?是什么改变了曾经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胡斌觉醒过来,成为一名无偿的义工,而且几个老板高薪聘任都不去;是什么使90后的坏女孩能义务清理厕所,学会蒸馒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就是我们智慧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四书、五经等圣贤教育。学生听了这些汇报之后,懂得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关系,懂得了“知恩报恩”“百善孝为先” 、“孝能感动天”、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懂得了“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经典哲理,懂得了应该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学生感动了之后,就要学习,落实行动。在班级开展了语文课上感恩汇报课前演讲,孩子学得很快,讲出了自己以前怎样不听父母老师话,后果有多可怕,现在如何行动,讲得生动逼真,有时感动得师生落泪。调皮的孩子变好了,不爱学习的想要学习了,优秀的学生更加谦虚了,回家给妈妈洗脚了,学生的恭敬心提升了,一种良好的风气正在萌生。也使我相信“厚德载物”、“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既然古圣先贤的教育那么有说服力,班级就开展了学习,先从《弟子规》学起,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是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法则。每人发一本《弟子规》小册子,定期学习,背诵。观看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刚刚观看,学生就被吸引了,觉得做中国人自豪,懂得了文明礼貌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现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听了之后真是享受。
因此扭转孩子的不良习惯有药可医,素质教育不难形成。看了《弟子规》走进松花江中学短片、听了松花江中学优秀班主任王琦老师的汇报、观看关鸿宇教授的养成教育讲座,我更加相信好学生是可以教出来的。愿我的这批学生优秀于往届学生!愿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能早日具备转变学生不良习惯的良方,解救大批中小学生,促进和谐校园健康发展!加速和谐社会早日形成! 现在的孩子大都比较活跃,但与儿童多动症还是不一样,有些父母认为好动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将好动和多动症混为一潭,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就会有一定的危害。因为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难以建立健全自身人格,与人交往会遇到困难,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由于缺乏持续性,很难把一件事做好。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行为不能自控,打人闹事……等等,这一切因素不仅不利于一个正常孩子的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歪曲他的本来人格,严重损伤智力、学习技能和社交能力,这对孩子的未来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孩 子一旦出现这种倾向就应引起父母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如何配合默契,引导和教育孩子矫正自己不规范行为,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对于这种孩子的矫正,若不是非常严重,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反之,应找儿童心理专家咨询和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父母在指导时应注意: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要有宽容的态度,有的父母看见孩子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听见孩子说些令人生气的话,就不能容忍孩子,视孩子为另类人物,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
帮助他改变的时候要有耐心,孩子有这种问题,他自己也不喜欢,但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自己讨厌的事,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情,在帮助他改变缺点的时候,就要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和改正他的偏差。
多关心他,有这种毛病的孩子,自己不会照顾好自己,吃饭不好好吃,睡觉也睡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也做不完整,与人交往困难,小朋友不愿同他玩。表面上,他动得一会儿也不停,其实他的心里很孤独,父母的关怀,让他多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至少父母是他的好朋友。
多鼓励,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要鼓励和奖赏他,不能拿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而要看他以前的状态与现在的状态进行对比,有长进就要不断地激励他,让他逐渐有更好的表现,即使偶尔有退步的时候也不要急噪,你的不断鼓励一定能换来好成果。
不能在心理上给他压力,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但他能感觉到环境或别人给他的心理压力,心理上本来有问题的孩子很难承受其它的压力,这不仅不能促进他对错误言语行为的认识和改正,反而容易使他走向极端,滑入不能自拔的泥潭,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毁了这孩子。所以父母或家人尽可能不要让孩子有压力,即使是外部或周围环境的压力,父母尽量为孩子减轻或缓解那些压力。
不能对孩子进行体罚,这是那些粗暴的父母的行为。在为人父母之前,爸爸妈妈应该学一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只有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管教孩子。很多父母不懂教育孩子,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棍棒相加,就是好端端的苗子非被弄歪不可。过去是“子不教,父之过”;现在反过来,“子不教,母之过”。因母亲在家庭地位的提升,管孩子这事也自然成为母亲的事,而母亲脾气易暴,打孩子比父亲多的多,结果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孩子出现怪异行为,当然要受到惩罚,但不是体罚。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一个人在没有危险的房间里安静一段时间,等他闹够了,再让他出来,进行说理教育。要他知道作错了是要受罚的,家里不是没有规矩的。同时在他有好的表现时,及时表扬称赞他,从而让他迈向健康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