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天从市人事局传出消息,为加快12类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本市将开辟人才引进快车道,建立& 人才准入证制度&。
一度以来,外地人才入沪都首先要找到接收单位,然后由单位申办人才引进。据透露,& 人才准入证制度&将改变完全由用人单位申办人才引进的做法。凡属于12大类重点领域紧缺专业的国内人才(见右表),有来沪工作意向的,可突破原有的学历、职称、年龄等限制,由本人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市人事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由市人事局核发& 人才准入证&。持有& 人才准入证&的国内人才,被本市用人单位正式录用、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以后,由单位到政府人事部门办理有关落户手续,政府人事部门给予即时办理。1、科研人才的质量尚需提高。通过这些年人才的引进,目前科研人才的代际转移基本完成,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但引进人才 的质量仍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研领军人物依然缺乏。有些被引进的人才只有做过一期或几期博士后的经历,离学术带头人的要求尚有距离,离& 顶尖人才&的差距更大。
2、人才的评价系统亟待完善。目前本市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评价,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系统,有的单位唯SCI文章是论。另外,评估专家较少,大多为本单位、本系统的,很少有外系统的,更无国际专家参与。
3、符合价值规律的分配与激励机制亟待建立。本市科研单位在引进人才 时往往片面强调高薪待遇,动辄承诺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再加上几十万元的住房补贴,使人才聘用成本大大提高,严重脱离目前本市的实际经济状况,使原本有限的科研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此外,人才引进时享受高薪待遇,一但& 引进期&结束,工资待遇就回归到用人单位的常规状态,往往落差较大。
4、盲目引进,不顾自身研究基础。有些单位每引进一个人才就开设一个研究领域,形成& 因人设庙&的局面;更有一些单位为了争取经费资源而盲目引进,甚至倾一校或一地之财力, 以期产生轰动效应,显示政绩。这些单位对引进国内人才往往较为忽视。
5、 著名老科学家难觅接班人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感到,国家、单位引进了人才,自己却难觅接班人才,几十年心血形成的领域优势难以延续、传承。
6、对引进人才 的培养和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在爱国奉献精神的宣传教育上尚嫌薄弱;一些引进的人才承担过多的社会工作,陷于庞杂的社会事务之中,无法集中精力于科研;没有为引进人才 配备好梯队,使引进人才 忙于科研杂务,效率大大降低;引进人才 的职称授予,往往& 一步到位&,缺乏激励机制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政府有关部门在总体规划、统一协调、规范指导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其二,从具体用人单位来看,其领导者的思想认识、大局观、政绩观有待加强和改进。
科研人才的引进应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为目标,以保证本市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各有关学科(重大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为根据,以本市科研队伍人员现实状况的科学分析为基础,各大科研系统,统筹协调,从上至下,制订人才引进、培养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人才,统筹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或指导意见。

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科学、公正、有效、操作性强的人才评价系统,规范人才引进的工作程序
为了保证引进人才 的质量,充分客观评价人才引进后的工作状态和业绩,减少和避免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 工作中的一些弊病,应尽快建立科学、公正、有效、操作性强的人才评价系统和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在对人才评价和报批过程中,用人单位应详细报告引进的目的、已有的工作基础、对本单位发展的预计贡献、经费来源和职称、薪金待遇标准等,供审批时参考和评估验收时检查。
2、用人部门(系统)之间要加强协调,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
为避免上述不同部门之间的无序竞争,中科院、教育部及地方院校之间就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应有密切的协调合作,把无序竞争变成交流合作,使各类人才在学科领域、部门和系统以及地区布局显现其合理性和互补性等,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人才引进工作。
3、建立符合国情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为了解决引进人才 薪金待遇方面的混乱、无序竞争等问题,除了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工作的认识水平、全局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之外,应建立一个符合人才价值规律的薪金分配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才的薪酬问题。在制定这一制度或指导意见时,要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结合本市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平衡引进人才 与原有科研队伍,在薪酬水平上的关系,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
4、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实现人才队伍动态优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对引进人才 进行学术评估、业绩考核。评估优秀者应在职称上及时擢升、调整薪金。探索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 终身教授制&,即经过几个有限聘期(一般2-3个),在此聘期内人才一般聘为助理教授或副教授),优秀者可获得终身聘用(副教授、教授),落选者则一般另寻单位。动态更新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实现人才队伍的动态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5、注重人才质量,不拘一格引进一流人才
&& 大力引进一些高水平的& 领军式&人物,实现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这些人才的引进应直接纳入本市有关部门(如市科委、市教委)的管理,制定特殊政策,享受特别待遇,不论国籍、年龄,可予以长期或短期聘用;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来国内工作,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同时,人才的引进,还要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和重大科研计划,讲求实效,宁缺勿滥。
6、为著名老科学家引进接班人才制定特殊政策或办法
研究制定一些特殊政策,解决著名老科学家难觅接班人才问题。本着公正和严肃的态度,通过一定程序,选择符合具备学术水平高、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研究课题极具发展前途、本人身体条件允许的著名老科学家,给予其引进人才 的名额,由其自主选人,经费由国家资助。
7、总结建国初期引进人才 的成功经验,加强爱国奉献教育
建国初期成功地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他们为新中国的科学基础研究、国防科技、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做法和经验应该总结、借鉴。特别要加强发挥政治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人才的爱国热情,倡导以老一辈知识分子为楷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8、重视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国内人才的培养
在引进国外人才的同时,加强国内人才的培养。 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本市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形成人才梯队。海外人才、国内人才同时并举,一碗水端平,将学术水平、工作成就、学术思想、科研道德、合作精神等作为选才的唯一标准,在选用人才上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