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就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提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发展众创空间
(一)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鼓励和支持创客空间、极客空间、创业咖啡、创业新媒体、创业训练营、虚拟孵化器、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器及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众多不同形式、不同模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及协同发展。支持众创空间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发展,鼓励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品牌化众创空间,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业服务。
(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一批服务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灵活集中办公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驱动型孵化器。在孵化载体、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且生活配套健全的区域,打造一批创业社区,促进区内创业企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合作。以新兴产业为导向,完善& 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载体。引导和鼓励与境外创业孵化机构合作设立新型创业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孵化能力。
(三)盘活存量资源建立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众创空间。鼓励各区县、各产业园区、各大企业利用已有的商业商务楼宇、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在不改变建筑结构、不影响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改建为孵化器等众创空间,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不变更。
(四)促进众创空间行业组织健康发展。积极吸纳创投协会、天使联盟、众创空间联盟、孵化协会、创业者联盟等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参与创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创业服务社会组织,政府退出市场自身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支持、委托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提供众创公共服务。鼓励创新创业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与相关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合作。
(五)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鼓励试点区县先行先试,强化对众创空间服务能力的支持,探索以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支撑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放大政策效果。
二、提供创新创业便捷服务
(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允许各类众创空间注册登记名称中含有& 众创空间&、& 创客空间&、& 创业孵化器&等字样,经营范围可表述为& 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投资、管理&等。针对众创空间集中办公的特点,落实集中登记、一址多照等商事制度改革,采取单一窗口、网上申报、三证合一等措施,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全面推广企业设立、变更网上办理,逐步实现单部门审批事项统一网上办理。根据新兴产业特点,完善企业行业归类规则及对经营范围的管理方式。
(七)降低创业成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鼓励众创空间为创业企业提供优惠、低价的办公场地,鼓励为创业者提供一定期限的零成本集中办公场所及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服务。鼓励众创空间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免费创业辅导及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帮助科技创业者完善科技成果(创意)、制订商业计划、搭建团队、获得融资等。
(八)推进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促进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由财政投入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向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资源。继续完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奖励机制,利用& 科技创新券&对创业者和创业企业使用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设备给予补贴,为创业者提供开放创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