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10个过来人告诉你留学生就业的真实现

最新资讯
  • 2021-12-11
  • 浏览

摘要:多前的留学生是出国接受精英化教育,现在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发展的趋势蔓延,我们这代人与父母那代人对留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前人们称留学生为海龟,代表的是高端知识人才,现在别人一听你是海归,首先联想到低能,高薪,小企业不敢要,大企业不

& &多年前的留学生是出国接受精英化教育,现在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发展的趋势蔓延,我们这代人与父母那代人对留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前人们称留学生为& 海龟&,代表的是高端知识人才,现在别人一听你是海归,首先联想到& 低能&,& 高薪&,小企业不敢要,大企业不屑要。当然,也有人认为留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找到一份合适且喜欢的工作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留学生在国外毕业后究竟面临怎样的就业困境?小石头为此做了一些采访,我把这些经历反映出的共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镀金视角下的刻板效应

& 社会对留学生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学生花爸妈钱在国外挥霍,或是出国留(游)学一年就为镀金。可是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是好好学习的,没有混日子,而且学校淘汰率并不低。我们专业大一上一半了已经走了40人(一共80人)。&

——本科/荷兰

& 大家会觉得你既然出国留学了,你就应该很厉害,或者你家里肯定很有钱,有钱你就出去混日子,玩够了再回来找份好工作。就业方面的话,因为现在留学生变多了,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会对留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偏见。&

——本科/英国



& &&

& 如果自己的学校说出来别人不知道,很容易被有色眼镜自动归类到野鸡大学,学生被认为是花钱出国学语言混学历。&

——本科/美国



国内很多人还有对海归抱有偏见,别说自带光环了,感觉你回国不来个治国平天下都对不起你的海归光环。能不能找到工作就看踏不踏实了,有些行业还是很喜欢海归的,比如跨境商务公司。也有负面评价,由于海归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者有& 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心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将社会对留学生的刻板印象视为一把& 双刃剑&。



《亚裔美国人成就悖论》一书的作者曾经发现,正面印象可以成为竞争中的优势。他认为正是人们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他们的成功。60%的中国移民父亲和40%的中国移民母亲都拥有学士或更高学位,即便是对非常普通的留美学生来说,& 你是留学生所以你很厉害&,这种预期也会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表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负面的预言在实践中会强化社会原有的负面印象。正如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对它的定义:& 一个实现自我的假设以一种虚假的定义开始,唤起了一种新的行为,并最终使最初的虚假概念成为了现实&,如今,以出国镀金回国之后好找工作为目的的留学已经演变成一种从众行为,恐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这种心态绝不可取。




二、居无定所,进退两难

& 新加坡我去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英文也不好,找活到火锅店打黑工也只能找中介。在荷兰,我现在学还没上完,想找到一家公司工作,实习期好好干,毕业之后把我签下来。如果不行的话,就回国,现在国内竞争那么激烈,我也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硕士/荷兰

& 我有个朋友,回国找工作挺受挫的。他在国外呆了2年,读的是艺术类的专业,去年硕士毕业,本来打算在英国有几年海外工作经验再回去,但是签证办不下来,想找专门的求职机构,可是海外的就职机构收费太贵,无奈回了国。但是回国后发现他留学的资历本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优势,和国内的求职学生一样,要通过层层筛选才有面试资格,最后好像是因为他学校不太出名的,就被拒绝了,这种事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

——硕士/英国






绝大多数海归回国后都把目标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寻求好的公司与好的岗位。但是海内外的信息差和课程设置不同,国内用人单位没法判断一个海归的含金量,所以在很多高端行业,国内就业只看院校排名,一些公司招英国回来的只要TOP2,美国的要TOP50。其次,用人单位觉得能通过高考考进清北复交等211,985学校的学生,吃苦能力要比海归强,而且从期望值和薪资要求方面来说,也要比海归低,工作的时间也会更稳定,不那么容易跳槽。对于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求职的竞争必然是激烈的,和国内毕业的学生比起来,海归光环并带不来什么优势。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12月之间,面向的都是应届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作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更别说有机会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三、以前拼实力,现在拼名气,比国内学生起点低

& 留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名校,有说服力。其次,一些特定的专业,在国外受教育可能会有一些优势。第三,要看这个岗位需求,如果需要英文,或者对外国文化深刻了解,那么留学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女留学生,就会有点难。如果你出身校普通,英语普通,经验普通,能力普通,年纪还比别的应届生大,会很困难。&

——硕士/美国

& 在国外求学,能带回一些先进知识,但是现在国内专业越来越强,并不见得国外比国内要好。对比国内985和211的同学,海归所处的环境,首先是不一样的,受到的环境影响也是不一样的。985和211的同学更加熟悉国内这个文化环境,可以早做准备,也会很快地进入人际关系圈,但留学生更适应国外的一套标准。&

——硕士/英国

本次调研中发现,留学生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耗时方面。



留学生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如下。



也就是说,近半数留学生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15%的留学生职场竞争力甚至低于国内二本高校的毕业生。

四、种族歧视只是小菜,国际关系恶化先拿留学生开刀

& 有一次我们去德国亚琛泡温泉。回来的时候迎面走过来一小青年。先说你好,我礼貌的回了一句,然后他就开始骂我们。不怂,直接骂回去。&

——本科/德国

& 外国排外很厉害,也仇恨中国人。美国比较好的行业,例如法律,经济,金融,只给本国人提供工作机会,我们在国外实习都难找,更何况正式工作。美国绿卡申请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想在海外发展真的挺难的,相对而言,回国至少还有亲人的接应和安排。&

——本科/美国

& 英国政府对本国人政策保护,给中国人的签证会受国际关系影响。PSW签证取消,让很多留英学生毕业后很难在英国工作和生活,T2签证申请条件高,所以还是回国好一些,虽然国内留学生找工作也没有什么优势,但至少不用为签证烦恼。&

——本科/英国



其实各国保护自己人民的就业率并不能视为一种歧视行为,但是任何移民政策总是在实时跟进中外紧张的国际关系。近两年国外出台的政策保护新闻,4月19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18日宣布取消457签证,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签署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迅速着手修改现行签证政策澳美领导人给出的理由如出一辙:优先保证本国人的就业机会。截至9月底,澳境内有超过9.57万人持有457签证,中国人仅占5.8%(约5500人)。



西方对中国充满畏惧,中国留学生未来毕业后在海外找工作的机会愈发渺茫,至于美国面向高技术外籍人才发放的H1B签证,结果是超过80%的人工资低于同岗位美国工人的工资,等同于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工资水平引进外籍高技术人才用来代替美国工人。这样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留学生不得不选择回国就业。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留培学通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用人单位并不会对留学群体有任何特殊优待,相反,由于社会对留学生和富二代固有的偏见,HR会更加仔细地用放大镜审视你身上的每处瑕疵。

如此进退两难的境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留学的初衷。



很多人认为中国教育体验差,只会培养考试的机器,所以选择出国。国外教育不会扼杀你的创造力,更开放,更自由,更友好,多样文化背景,学语言,培养国际眼光,更独立,中国的学渣出国秒变学霸….这都没错。

然而现实是,有一天,你还要回到这个功利的社会中来,和那些应试教育培养出的& 机器人&竞争。如果在国外这几年,你只是眼界开阔了,能力没有跟上,那么国内的& 机器人&在扭曲的竞争压力下越跑越快时,你只是付费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作种族歧视,参透了什么叫作好山好水好寂寞,仅此而已了。








&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作用日益突出。在武汉、西安、成都等强二线城市纷纷发布户籍新政争夺人才后,一线城市广州也大幅放松了人才落户条件。

  1月11日下午,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市来穗人员局及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

广州落户政策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入户政策具有几大特点。一是不再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户口迁入广州市的前置条件。二是就引进人才 入户条件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其中,放宽引进人才 入户的年龄限制,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

  在人才落户方面,还将普通高校毕业生接收和入户分离,简化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户办理流程,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到公安部门办理入户;对于引进人才 入户申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新的政策中,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 既可以通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申报,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申报,还可以选择个人直接申报入户。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对记者分析,广州市作为一线城市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过去对外地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些年来,随着内陆核心城市、强二线城市的崛起,广州领先的势头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明显减弱。在强二线城市纷纷发起人才争夺战的情况下,广州再不抓紧放松落户条件,吸引人才落户的话,那么城市的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 & 彭澎说,现在内陆武汉成都西安等地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活水平也逐渐赶上了一线城市,房价又比一线城市低很多,很多人才也选择留在这些地方。广州原来是担心人口过快流入的问题,现在则是要担心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彭澎说,这一轮的人才争夺充分显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与人口流入尤其是人才的流入密切相关。面对强二线城市的竞争,广州也必须要及时调整落户条件,方能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

  早在广州之前,另一个一线城市深圳就已经大幅放开了落户条件。

  8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下称《户籍规定》)以及《深圳市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规定》,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比例及结构优化。

  深圳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将纯学历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大专,技术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中专+中级职称,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紧缺急需工种高级工,只要满足条件即可申请入户,不设指标数量限制,多多益善。在投靠类迁户政策方面,入户条件同样有了适度的放宽。这一政策的出台也被外界称之为史上最松的落户政策。

  彭澎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广深放开落户条件,可以重点解决已经在本地居住就业的人转化为本地户口,获得本地市民待遇,这也是落实国家落户政策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放开落户政策,加快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让这些外来人口留在当地,会增加对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拉动空间。

  新一轮迁入户政策的推出,将有利于促进广州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动人口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实现广州市人口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例如,新的落户政策中,通过制定& 引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目录&,以大力引进广州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明确具体条件,为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急需人才开辟入户渠道。

  彭澎说,新的落户政策也符合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在广州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仍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例如在广州近郊区近年来落户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这些大项目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

















在线咨询